2(第1页)
早春微寒,古朴的木门从外头推开。
身着布衣的少女端着水盆走进里间,却不见一向早醒的小姑娘坐在榻上等她,靠近一看,人还窝在被子里,眼角仍有未干的泪痕。
少女放下水盆,走去坐到床头,隔着被子轻抚孩童的后背,“姑娘,姑娘醒醒,该起了。”
模糊的声音在耳边渐渐清晰,沈姝云动了动僵硬的身体,缓缓睁开眼。
她神情一征,从温暖的被子里坐起来。
“王嬷嬷这一去,把姑娘的魂儿也带走了,姑娘昨儿哭了一天,哭伤了眼睛可怎么好。”少女一边念叨,掏出帕子去在盆里浸湿了,又走回来给她擦脸。
沈姝云看着眼前身形丰润的少女,过往的记忆逐渐清晰。
“絮娘?”
絮娘歪头,揉揉她哭红的眼角,“我在这儿呢,姑娘有什么事儿,跟我说就是。”
听罢,沈姝云匆匆下床,走到梳妆镜前,费了一番功夫才坐上椅子,看清自己的样子——她变成了一个小孩子!
不等絮娘来捉她,她又爬上桌子,推开了窗。视线穿过一人高的院墙,望见清晨薄雾笼罩的白水庄。
满眼的青绿,微凉的春风夹杂着水汽吹来,体内残留的寒意被带走,神智愈发清醒。
她竟重生了。
回想絮娘方才所说,嬷嬷刚过世不久,那今年,她应是刚满六岁。
她两岁时,母亲难产过世。母亲去世后不过一月,父亲便接到调令,上京赴任,以她伤心过度、不宜车马劳顿为由,将她留在了虞阳老家,交由叔父婶娘照看。
半年后,父亲在京续弦,分不出心思理会她。叔父家觉察出父亲对她的冷淡,便也不再将她当正经小姐伺候,打发她来了这白水庄。
在她出生后,嬷嬷就一直照顾她,无论她被送到哪里,嬷嬷都会陪着她。
可如今,嬷嬷也去了。
不等沈姝云伤神,墙外传来几个婆子热络的谈话声,打破了小院的宁静。
“张妈妈,您可是叔老爷家派来的,来之前,就没听到什么风声?我家老爷什么时候才接小姐回京啊?”
“听说老爷在京城续弦后又生了一儿一女,日子过得可滋润呢,该不是把咱们庄子里这个大小姐忘得一干二净了吧……”
“嗐,我一个下人哪懂主子们的盘算,我家夫人让我来照顾云小姐,我就来了,再多的,几位老姐姐想听,我可不敢乱说呢。”
交谈以张妈妈的笑声作结。
沈姝云见张妈妈推门进院来,剩下两个庄子上的粗使婆子匆匆从门外走过。
从热闹的虞阳城到这偏僻的乡下庄子,还是伺候一个不受重视的奶丫头,张妈妈本就不乐意,又因沈姝云年纪小不管事,她更大胆起来,躲懒不说,正面见了沈姝云,连礼数都不行。
“我的天爷哟,大清早的,姑娘站桌子上做什么?”张妈妈见沈姝云在窗里,叫唤着跑进门里。
等她进来,絮娘已将沈姝云从桌上抱了下来,神情不悦的瞥去一眼。
“妈妈还知道往姑娘院子里来呀,您来这庄上三天,不在我们姑娘跟前侍候,反倒跟庄里的婆子管事打的火热。”
絮娘是个直爽性子,看不惯张妈妈的作为,冷嘲热讽。
“这知道的,说您是叔老爷府里派来伺候我们姑娘,不知道的,只当您是来享清福呢。”
张妈妈瞪她一眼,冷哼,“乡下丫头没规矩,你不过是这庄上佃户的女儿,领着月钱在这院里做些粗活,到底不是我们沈家人。不过仗着姑娘亲近你些,就敢编排起我来了。”
“你!”絮娘气得脸红,上前要去跟她理论,却被一只小手拉住。
沈姝云儿时并不明白她们在吵些什么,现在却听得明白。
在京城沈府中浸淫了几年,怎会不知道这庄上的下人和这位张妈妈对她的态度。
“我饿了,张妈妈,你先去备饭吧。”沈姝云说着,拉着絮娘回到梳妆镜前,让她给自己梳头。
孩子说话奶声奶气,只叫人觉得可爱,听不出有其他的情绪。
张妈妈自当胜了絮娘一场,得意的下去。
等人出了院子,沈姝云才道:“絮娘,嬷嬷去世前是不是给了你一把钥匙?”
絮娘正生气,听她突然说起钥匙的事,心下一紧,“姑娘问这个做什么,难道是听了那婆子的话,信不过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