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20130(第15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与六部尚书的相公们轮流汇报工作,单只讲问题,便讲了数日的时间,连吃饭都为了节省时间三顿留在宫中用餐。

nbsp;nbsp;nbsp;nbsp;赵芫每天听完工作汇报做出总结,发现大致有几个大的问题方向。一,还是收税的问题,赵官家虽已杀了一波南地官员,可不到半年时间,警示的威力便明显下降,中枢布政司官员下基层巡查时发现南地除江宁省以外的诸多省份,依旧存在大量兼并之事、虚报税点之事。二,则是由税收牵扯出的农商协调问题*,由于当今进一步放宽了经商的限制,导致底层许多地方的大户为了经商赚钱,减少口粮种植,转而在正经的庄稼地里种上各种经济作物,例如桑树、果树等。如此引发的问题不仅使税收粮食比例下降,而且时间一长,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必定不稳,影响民生。三,问题依旧出在南地,中枢派按察使寻访沿海诸省时,发现各省汇缴给朝廷的各项商税皆有极大的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存在。四,河北三镇流民查归,复业丁引之事。以及由流民引发的盗贼横行的问题。五,兵改引发的各项问题。

nbsp;nbsp;nbsp;nbsp;“南地的税收问题,需要安排各部有实干能力的人前往调查清算,此事不能声张,以免打草惊蛇。就不在大朝会上商议了。相公们回头递折子给朕,推选出合适的巡抚人选。”

nbsp;nbsp;nbsp;nbsp;“至于农商协调,交于统筹司,严查改庄稼用地为经济作物用地,以及大量向散户百姓收购的大户。重点处置大户收购。”大户才是诱导百姓改种经济作物的核心角色。等百姓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后,他们反而可以拉低收购价格行压榨之实,而百姓因为不种粮食失去口粮,只能选择购买粮食,粮商又会借此抬高粮价。最后因为收入少买不起全家口粮的百姓,就会选择向大户借高利贷。还不起,土地自然被大户合法合理地侵占。

nbsp;nbsp;nbsp;nbsp;“此事,一定要严办。”赵芫特别强调,看似只不过是农民经不住诱惑改种经济作物的小事,背后牵连的却是国家的根基。任何一个国家,当大部分百姓手里没有生存用的生产资料,吃不饱肚子,饱受阶级欺压的时候,就是它自我毁灭的时刻。作为领导者,面临的问题永远是如何保护好广大底层百姓拥有的生产资料。

nbsp;nbsp;nbsp;nbsp;看似简单、直接的问题,它的外部通常包裹着无数弯弯绕绕的糖衣炮弹作为障眼法,缠绕着无数自私他私的利益纠葛。人心天然自私,圣人亦无法改变这一点。所以斗争永远存在。赵芫已经做好了年年和这些人做斗争的心理准备。

nbsp;nbsp;nbsp;nbsp;至于河北三镇的战争遗留的社会问题,倒是按部就班办理即可。老幼孤寡无力归家的,由官府发放路条路费,遣送回家。该交给亲族赡养的交给亲族赡养,没有亲族在世的,收到养济院安置。狗党狐朋、违法乱纪的,严查严办,轻者驱逐回原籍,重者押解回原籍、查照处办。由当地基层官府资办复籍百姓的复业。

nbsp;nbsp;nbsp;nbsp;而因为兵改被解除军籍的不达标人员,在就业上,社会安定上引发的连锁反应,要慎重对待,监督各地官府耐心安排失业军户的再就业,也要严密控制禁止失业军户聚众形成违法犯罪组织。不能出现解决一个旧问题变成引发另一个新问题的情况。

nbsp;nbsp;nbsp;nbsp;登基以来,赵芫处理起国事来越来越有条不紊,中枢的相公们看在眼里,心中欣慰。从诸位相公的角度来看,赵官家的成长,是大家努力引导的好结果,众人若有似无之间竟感受到了难以言喻的快乐。千古以来,亲手养成一位明君,得是多少名人的毕生梦想啊。

nbsp;nbsp;nbsp;nbsp;瞧瞧,赵官家现在处理问题,都没有张口闭口抓起来砍头了耶,进步多大!未来可期!

nbsp;nbsp;nbsp;nbsp;这样才对嘛,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nbsp;nbsp;nbsp;nbsp;这么想着的欣慰着的诸位中枢相公,腊八当日,高高兴兴地联袂入宫参加宫宴,大家早就准备好夸夸诗词掏出来,准备在宫宴众人饮酒到高兴处时,拿出来深情朗读给进步超大的赵官家听。

nbsp;nbsp;nbsp;nbsp;宫宴上,灯火通明,一身朱红公服的赵官家赵芫坐在最上首的位置,而临近一侧放着太上皇的轮椅,康王赵构并坐,另一侧是唯一在京的柔福帝姬赵多福和驸马韩离素,往下便按照品级排坐诸位朱紫公服的官员们。随着一道道精致菜肴不断呈到席上,众人其乐融融地推杯换盏,将一整年的不快与矛盾通通抛开,只谈共事情谊。

nbsp;nbsp;nbsp;nbsp;就当深深欣慰于赵官家为人处世有巨大进步的相公们准备掏出怀里的夸夸帖子,开启宫宴新节目时,早就如坐针毡、如鲠在喉的太上皇终于看不下去了,他命令服侍在身边的康王推他到前台,不怒自威地环视周围:“趁着今日佳节,良辰吉日,朕要宣布一件大事!”

nbsp;nbsp;nbsp;nbsp;欢乐的氛围陡然沉滞一瞬,李纲观察赵佶的神色,心中产生不妙的预感,和张叔夜等人对了下眼色,纷纷站起来劝道:“太上皇,今日宫宴只为庆祝佳节,有什么大事不如等年后大朝会再说。”你一个太上皇,能有什么大事要赶在皇帝前头发言?赶紧回家洗洗睡,别捣乱了。

nbsp;nbsp;nbsp;nbsp;“哼哼,等不到年后了,”赵佶沉声说,“你们瞧瞧外头都是什么人吧!”

nbsp;nbsp;nbsp;nbsp;殿中众人哗然,朝外张望,原来不知什么时候从哪里来的两队禁卫军已经将整座宫殿团团包围,影影绰绰的人和武器的影子映在门框上不断逼近。

nbsp;nbsp;nbsp;nbsp;“砰!”大门被踹开,就见原本守在殿门前的殿前司诸班直已经被悉数押在一边,领头的侍卫禁军冲进殿中,将众臣子挟持在原地。

nbsp;nbsp;nbsp;nbsp;“外面的全都是本太上皇安排的禁军,已经将这里团团包围住!”见状,赵佶嚣张地大笑起来,转动脑袋恶毒地盯向还安然坐在皇帝宝座上的赵芫,道:“逆女,谋夺兄长皇位,颠倒乾坤,行暴君之事,实不堪为君、不堪为子女,还不立刻认罪伏法。”

nbsp;nbsp;nbsp;nbsp;说着,已经有侍卫禁军朝赵芫围拢过来。

nbsp;nbsp;nbsp;nbsp;“唉。”赵芫叹息一声,放下酒杯,满脸无奈之色,“父亲,朕哪里做的不够好吗?朕驱逐鞑虏,惩治奸佞,将您从金国迎回,自问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nbsp;nbsp;nbsp;nbsp;赵芫不是做的不够好,而是做的太好太多了,把他这个老爹都衬托成了废物。赵佶老脸涨红,恼羞成怒,“女子德仪,你样样没有,还敢自夸?单单以帝姬之身份越位篡权,就是大错特错,没有狡辩的余地。今日朕要为老赵家清理门户,给列祖列宗一个交代,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nbsp;nbsp;nbsp;nbsp;赵芫轻笑,“如果您这番话是在朕刚刚登基时说的,还能蛊惑到人心,毕竟大家都害怕未知的改变会影响自己的利益。可现在,您瞧,诸位相公们谁还会介怀?做人做事,该讲究个以事论事,只要足够有才能,坐在这里的又何妨是男是女?”

nbsp;nbsp;nbsp;nbsp;“反之,让一个没有才能的人坐在这个位置上,才会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天下百姓。将天下安危兴亡的责任,轻易托付给胆小怕事毫无能力的子嗣,父亲才是让人失望的那个人啊。”

nbsp;nbsp;nbsp;nbsp;哎呀,逆女胆敢当众指责当爹的?“胡说八道,全是歪理!”赵佶气的浑身打摆子,要不是处于瘫痪状态,他现在能跳起来,着急忙慌的用眼神示意他身边的赵九郎。

nbsp;nbsp;nbsp;nbsp;“父亲,您放心,有我在!”赵构心领神会,歪嘴一笑,挥手道,“来人,把官家抓起来!”

nbsp;nbsp;nbsp;nbsp;康王赵构一声令下,埋伏好的皇城司士兵顿时冲上来,而贴身护卫在赵芫身侧的殿前司指挥使吴俞瞬时跃出,和领头的六大皇城司勾当使战在一处。不久便败于敌众我寡,被勾当使们压在地上动弹不得。

nbsp;nbsp;nbsp;nbsp;一群皇城司挥舞起准备好的锁链,连番花哨走位,猝不及防将武艺高强的赵官家困在了铁索当中,眼看着已是动弹不得。

nbsp;nbsp;nbsp;nbsp;“官家小心!”文臣当众身怀武艺的也不在少数,此时奋不顾身地冲开捆缚他们的禁军,上前救驾。但众人赤手空拳,哪里是全副武装的禁军的对手,一个个重新被押解下去。

nbsp;nbsp;nbsp;nbsp;赵佶阴沉地盯着这一切,冷笑道:“今日冥顽不化的人,朕会不仅会下令罢黜他,而且连同他的族亲一起永不许录用。你们可得想清楚利弊。”

nbsp;nbsp;nbsp;nbsp;“臣,臣赞成太上皇!”官员里有人大喊起来。

nbsp;nbsp;nbsp;nbsp;慢慢的,陆续又有四五人出言符合。

nbsp;nbsp;nbsp;nbsp;“好!还有谁站太上皇这边的,都站出来,本王会一一记下你们的功劳。今天站出来反当今官家的,都记大功!”赵九郎见状,急忙催促道。

nbsp;nbsp;nbsp;nbsp;他这么一催促,隐藏在官员当中早就对赵芫不满的人于是硬着头皮,顶着同僚们鄙视的目光纷纷举手表态。

nbsp;nbsp;nbsp;nbsp;赵芫负手站在高处,身体被锁链围困,冷眼观看殿中乱象,“还有谁想弃暗投明?都站出来吧。”

nbsp;nbsp;nbsp;nbsp;三省相公中的御史中丞扯了扯身边礼部尚书的衣袖,礼部尚书眉头一皱甩开他,御史中丞于是只好自己站出来,“官家登基以来,不听劝诫,施行严刑峻法,弑杀无度,官员轻则罢黜,重则掉脑袋。虽有驱除鞑虏之功,却也行暴君之实。我等愿弃暗投明,请太上皇拨乱反正,挽救大宋朝堂!”

nbsp;nbsp;nbsp;nbsp;“谁跟你是我等?滚吧你!”头发花白的礼部尚书大怒,跳起来一脚踹在御史中丞的屁股上,老头悲愤之下身手竟超常灵活,“我虽对官家言行多有意见,可从无反叛之意。”

nbsp;nbsp;nbsp;nbsp;赵佶气的口水乱喷:“来人啊,现在就摘掉许相公的顶上幞头,等候下狱发落。本太上皇一言九鼎,许氏读书人,永不得在朝为官!”c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