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三娘心想这根本就不是养的起养不起的问题。三娘觉得自己如果会医术,自己生活的底气会足一些。她是这样想的,若是徐嬷嬷不会给女人看病,徐嬷嬷不会这么果断地跨越如此远的距离,来找自己。因为徐嬷嬷知道,即使自己靠不住,她收个徒弟在这边也能过下去,而且也不会比在南方差。

难道李耀祖就不明白这件事的道理吗?李耀祖是很明白的,他知道女人会些不寻常的手艺是有好处的。若不然他,不会最后支持元月学习打算盘,不会在徐嬷嬷刚来的第一天,就和三娘提尔月她们能不能跟着徐嬷嬷学习医术的事情。

这是三娘和李耀祖的第一次争执。

也许是怀孕了,三娘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往常的时候,三娘见李耀祖不同意,肯定会过几天,拿出水磨的功夫来磨得,但是现在三娘做不到。

三娘立即反驳说,“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年纪大了,不是借口,而且我才多大年纪,我还没满二十呢,怎么就晚了?尔月她们可以学,怎么换我就不行了?”

李耀祖,“你都成家了,这方圆百里你去打听打听,有几个成家的妇人开始学习医术的?”

三娘心思转的特别快,“别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稳婆这门营生,好多就是婆婆传给媳妇的。在我看来接生也是医术的一种,这不就是成家的妇人开始学医术了吗?怎么就没有了?”

李耀祖知道三娘说的在理,他就是不愿意三娘学,学成之后三娘每天不在家里,那他娶媳妇回来干什么的?他是为了孩子被窝热炕头,而不是为了媳妇每天在外面比他还忙。他不想再多言,“我说了,我不同意。”

三娘气的将枕头扔到李耀祖的身上,李耀祖也不在意。他接到枕头扔到炕上,心想看在你怀孕的份上,我不和你计较。

李耀祖见时间还早,他知道自己留在屋里,三娘肯定会和自己继续说这件事,他直接躲出去,“我出去一趟。”说着转身就走。

三娘只能在身后瞪他。

晚上家里来客人了,李耀祖和在外面也不能多待的。回到家里三娘还在生气,李耀祖也不哄三娘,他想这个时候哄你,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同意你学习医术,但是那是不可能的。李耀祖就晾着三娘,认为随着时间慢慢地流逝,三娘肚子大了,生下的孩子离不开人,三娘自然会将这种想法抛之脑后。

三娘也不理李耀祖,当做自己没看见他,她也看出来了,现在李耀祖因为自己怀有身孕,对自己是很包容的。

过了刚刚那阵子,三娘也冷静下来了,想着你今天不同意,我明天再和你商量,你明天不同意我后天可以商量。总有一天你会同意的。她现在怀孕身体也容易累,即使现在李耀祖同意了,自己的身体也不一定能承受的了,想着徐徐图之。

徐嬷嬷刚到这边,除了李家村的人知道徐嬷嬷会看女人病,其他的人还不知道。上次大柱子媳妇来家里了,徐嬷嬷热心地叮嘱了大柱子媳妇几句,大柱子媳妇一听徐嬷嬷会看病,她就想叫徐嬷嬷给看看。“徐大娘,你帮我看看。”

入乡随俗,现在认识徐嬷嬷的人都称呼她徐大娘。徐大娘也就是徐嬷嬷,对大柱子媳妇的身份心知肚明,她婆婆就是媒婆,让她一家子知道自己的医术,很快就会传遍周围的,因此徐大娘对于现在没人找她看病这件事,一点儿也不着急。

大柱子媳妇身体有些小不适,她不舒服的位置是私密位置,哪里好意思去医馆。大柱子媳妇低声将自己的情况说了一遍。

徐大娘很快就知道大柱子媳妇是哪里出现问题了,“你这是小问题,回家之后,将艾草叶放到水中煮沸,过滤出艾草叶,放凉后,用这水清洗痒的位置就好。你放心好了,很快就会好的”

大柱子媳妇问,“徐大娘,干的艾叶草可以吗?”现在天寒地冻的,可找不到新鲜的艾草叶。

徐大娘说,“可以的。”

过年的的东西终于准备好了,徐嬷嬷见三娘家中也没事,就出去转转了,当做熟悉熟悉这里的环境。

李母看着家中准备的东西很足,感慨道,“最近这十来年,年景好,咱这边家家户户的孩子们都盼着过年,穿新衣服和新鞋子,要是年景不好,不仅仅置办不起过年的东西,新衣服新鞋不要想,那时候对于老百姓而言,过年关就是过难关。”

三娘对此也深有感触,但是元月姐妹四个没经历过逃荒,哪里能明白这里面的事情。她们生下来,可以吃得饱穿的暖,甚至有地里产的花生、红枣之类的东西做零食吃。元月姐们四个就只是听听不放在心上。

李母这样说其实也是想把

生活的经验传授给三娘她们,“我这么大岁数了,我说的都是经验,咱家每年自家的留的地,都是种植小麦和玉米,虽然不如花生等还钱多,但是咱们留下来,若是万一年景不好,是能抵大用的。不要因为这些年的收成好,就将粮食全部换成钱,现在换成钱,等欠收的时候,你拿着钱都买不到粮食。”

三娘比李母更加了解这里面的艰辛,点头,“确实是这样的。”

元月到底生活经验少,她觉得李母的说法和做法并是不完全正确的,“二堂爷爷家就不是这样做的,你看,二堂爷爷家每月种植的西瓜、大豆、花生,每年能换多少银子,村里的人都说二堂爷爷有头脑。’

李母只觉得元月这孩子的想法太简单,很幼稚,“你懂什么?你只看见了这其中的一部分,你怎么没看见你二堂爷爷家里花钱买一些麦子、玉米的回家存着。”

元月,“我知道他家每年往家里拉玉米和麦子的时候,我都看见过的。既然二堂爷爷家里每年都这么做,那肯定比自己家种植麦子和玉米合适的。”

李母,“是能赚的多一些,但是,若是你种植西瓜,你能保证你卖的出去吗?”

元月想想自家好像是没有卖出去的渠道,讷讷的没言语,继续听李母讲。

李母,“你说的那种情况是在能卖出去的时候,就是因为更多的人卖不出,所以大家才不这样办的,不能拿大面积的良田种植西瓜、花生的,你想想若卖不出去,也不能拿来当饭吃,吃也吃不完,不都会烂在地里吗?”

元月点点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