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第3页)
“嗯,娘,我不累。”她放好猪肉,从屋里拿了一些彩线出来,准备打络子,同时偷师李母纳鞋底的手艺,三娘还记着李母叫她做鞋的事情了。
李母做鞋做了几十年了,很熟练,速度也很快。三娘一心多用,一边打络子一边注意着李母的动作。
三娘努力的记清李母的手法,想着等李母不在旁边的时候的自己偷偷的练习。同时,她还要注意着思月别乱跑,手上打络子的动作也不停,也幸亏她之前经常打络子,夸张一点儿,已经到了闭着眼睛也能熟练打络子的境界了。
她嘴也不闲着,尽量将在狗子家发生的事情,很细致的讲给李母听。
李母听了,很满意:“这就好,这就好,我刚刚还想着这件事情呢?我昨天夜……”话说到一半,突然就停下来,她怕三娘的脸皮薄,没好意思说昨天她想这件事半夜的都没睡着,生硬地转了话题,“你看思月又坐到地上了。”
三娘不明所以,思月从她一进院子就已经坐在地上了,之前李母看着思月的时候,思月也是经常坐在地上的,“让她起来吗?”三娘问。
李母这时候已经将鞋底纳完了,她拿剪刀剪断线,“不用,我是说思月坐在地上玩特别乖,一点儿都不耽误咱们干活。”
第56章
窗外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天色有些暗,三娘正椅子上回忆她记住的部分口诀,她学习算盘的时间不长,当时只是宋海宿在她院子里,空闲的时候,作为消遣,他在晚上教她口诀和打算盘的手法。虽然他教的不系统,但是三娘自信自己现在是有底子的,教一教元月最基本的入门的东西还是可以,其余的就需要元月自己练习。
三娘在心里回忆一遍之后,才铺平纸,研好墨,开始聚精会精会神地将口诀默写下来。她昨晚已经和李耀祖商量好了,或者说是三娘已经把今天的教授的内容和方法讲给李耀祖听过了,那就是先让元月背下几句口诀,三娘教给元月手法,如果元月学的不错,那么由李耀祖去书铺买本《算学启蒙》。
三娘没有多写,写了关于算盘的一首诗和“只加”、“满五加”、“进十加”的口诀,并拿出李耀祖从木匠家里取回来的算盘,自己先拨动几下算珠,熟悉一下手感。
李母知道今天上午三娘要在家里教元月打算盘,领着尔月三个孩子出去串门了,以免打扰到她俩。
三娘刚停下笔,还没将手中毛笔放下,元月就进来了。
元月首先被桌子上摆着的算盘吸引了,昨天李耀祖回家的时候很晚了,元月、尔月、珊月三人早早地睡熟了,李耀祖直接将算盘拿到自己的房间里了,以至于,今天元月是第一次见到,她自己即将第一次使用的算盘。算盘是新的,刷了一层桐油,她兴奋地问,“娘,这就是爹送给我的算盘吗?”
三娘见元月进来了,放下毛笔,点点头,“嗯,就是这个,你拿过去先看看,一会儿可就要教你怎么用了!”
元月二话不说,赶紧走到桌子面前,用右手划拉了几下算珠,发出“哒哒”的声音。元月觉得这声音十分悦耳。
趁着元月在拨算盘的时间,三娘将毛笔、墨、砚台收起来,然后她打断正拨算盘拨的正起劲儿的元月,“好了,别玩了。去搬一把椅子过来。”
三娘面前已经有一把椅子了,元月停下手中的动作,听三娘的安排,搬过一把椅子过来,紧挨着三娘的右边坐下来。
这时纸上的墨未完全干,全部平铺桌子上。三娘的右手中指指着最右面的一张纸,笑意盈盈的对元月讲:“现在呢,开始先教你一首关于算盘的诗。”
元月很感兴趣地看向纸上的内容,只见上面的字很工整、秀气。
“七子之家隔两行,十全归一道沧桑。
五湖四海盘中算,三教九流珠上忙。
柴米油盐小黎庶,江山社稷大朝堂。
八方天地经营手,六六无穷今古章[1]。”
元月出声读了一遍,然后对三娘说,“娘,这是你写的吗?”元月不知道诗句的好坏,只觉得郎朗上口,还以为是三娘专门为自己准备的呢?
三娘拍拍元月的肩膀,没想到这首诗里的字,元月竟然都认识,三娘对此很满意,笑着说,“你真太看得起我了,我哪里会写诗,这是教我算盘的人给我入门的时候,教给我的,我只不过是借用来教你罢了。我想应该是古人流传下来的。”
三娘的右手从元月的肩膀上离开,“好了,不说闲话了,咱开始学,咱不管这首说的什么,咱只看前面这一句‘七子之家隔两行’,你看,这……”
师傅将自己知道的讲的细致、好懂,做徒弟的听得认真,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半个时辰,三娘站起来活动活动僵硬的身体,提醒还在根据口诀拨弄算盘的元月,“也别一直学,活动活动身体,松快松快。”
元月听了三娘的话,注意力终于离开算盘了,也站了起来,学着三娘的样子活动活动,她问三娘:“我能把算盘拿到自己屋里,自己练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