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2页)
「阿慧,你自小行事有主张,父亲一直以来都很信任你,所以有些话,我没有和你母亲说透,但在你面前,我不得不说。」
听他语气如此沉重,苏定慧忙放下手中茶杯,正色聆听。
「你年纪小,不知道朝堂深浅,但总该对蜀王府丶广平郡王府和博陵侯府三家的来历丶事迹有所耳闻。虽有官家在上头坐镇,蜀王府和广平郡王府闹不和已是老生常谈,便是我们署里面,多少也分了派别,就等着日后有什么,领份功劳。」
苏御史想起署里头的争斗,露出痛心之色,朝廷是用来办事的,整天耗在争权夺利里头,正事又有多少人用心办?耗来耗去,最后损耗的是朝廷,是百姓!
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本来他们相争,我并不想干涉其间,可这几个月下来,竟然将你牵扯进来了。圣人娘娘昨日将我叫去,说想替你保媒,但不知保谁家的好,让我回来好好想想,尽快给她个准信。娘娘话说得软,几乎是屈尊降贵,话里的意思却不折不扣,要我在中秋前下个决断,说官家千秋在中秋后两天,添件喜事正好。我这才知道,那时圣人将你叫去赴宴,原来是去见蜀王,我本以为白马寺后这件事不会再往后走了。再有,你母亲和郡主又安排了你和广平世子相见,那位李世子要赠你字画的事圣人娘娘都听说了。」
苏定慧忙道:「父亲,我与那蜀王丶李世子无半分干系,赠画是那人在谢姨面前许下的,他不容我拒绝就走了。」
「你是什么人,父亲还不清楚吗?只是这件事,说是婚事,经圣人口中一过,倒像蜀王府和广平郡王府的意气之争了。你还不知道,这几日朝堂上明里暗里争成什么样子。那蜀王因病告假,没来朝会,就有人上书谏他自恃功高丶不尊君上,按律当收回功名,降亲王爵为郡王,乃至县王,从他之后不许承袭!」
「父亲打算如何做?」苏定慧问了出来。
苏御史道:「我想送你回老家,回庐州,避过了风头再回来。」
「可圣人不是要父亲在中秋前……」苏定慧不无担忧。
她与圣人见过寥寥几面,但没留下多好的印象。这位圣人有自己的谋算,不是旁人能轻易动摇的。
苏御史道:「你打小身体就不好,福薄,承受不住这泼天的富贵,蜀王府也好丶广平郡王府也好,再是势大,也没必要追着你到庐州争一口气。圣人那里,我也是这般说辞,如若不信,就请派御医去庐州诊断,来来回回,也个把月了。他们争得这样厉害,一旬内都要闹出几件事来,兴许就顾不上你这件了。」
「父亲这是在赌,若圣人怪罪下来……」苏定慧低眉深思,眉头紧蹙。
「届时我会让你母亲去找郡主,入宫替你陈情。」
苏定慧十分不安。
越来越觉得,从始至终都像个圈套,在她还一无所知之时,就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脱身。
谢姨和她说,是圣人收到蜀地来的信,求圣人赐婚于她和那位蜀王。若她所料不错,有资格做主蜀王婚事的,应该是那位太妃。那位太妃为何会发来这样一封信?圣人告诉了谢姨,谢姨安排她与那个世子相见,难道不意味着圣人亦不想给蜀王赐婚?那为何昨日圣人要与父亲说,不知要给谁保媒。
思来想去,她竟觉得圣人是故意在借她挑动蜀王府和广平郡王府相争,争得越激烈越好……
苏定慧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但以她知道的想下来,竟只有这个解释最为合理,不然圣人娘娘为何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
她低头,紧紧咬住了下唇。
果真如此的话,父亲若送她会庐州,岂不是向圣人挑衅?但若留下来……
她最终会沦为两府相争的棋子。
还有,阿翁的消息才从陈方那里露出来一点。阿翁还在汴京,甚至还或许就刚好在这两府丶再加上博陵侯一府上……
「父亲,我不能走!」苏定慧抬起头,掷地有声。
「你必须走!不要担心我和你母亲,关键在你身上,你回了庐州,家里有我撑着,不会出事的。」苏御史眼中流露出极不赞成她的说辞。
「或者……」苏定慧觉得自己也不能把事往坏了想,若圣人只是耳根子软,这件事按父亲说的办也没什么不好。但医馆还好说,有师兄在,只是阿翁的行踪……
如今也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她道:「或者父亲先称我体弱,已搬到郊外别院静养,探听一番圣人的意思,再作打算如何?」
「女儿觉得这个法子已是眼下最好。」她补充了句。
苏御史想了想,还是想直接将她送回庐州,远离汴京,又有族人看护,他才算真正放心。
「父亲,皇族之人办事,有时候不讲规矩的,若伤了他们面子,家里只怕不好过……」苏定慧又添了句。
这也是她见过那位李世子后,才对皇族之蛮横霸道有了切身体悟。
「好,先依你说的办」,苏御史原本挺直的双肩微微坍下,「阿慧,明日你就搬去别院,东西都收拾好。那里许久不住人,倒让你吃苦了。」
「父亲母亲为女儿着想,女儿怎么会觉得苦?时候不早了,女儿先走了。」
苏定慧笑着起身,离开了书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