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4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反倒是我决心迈出那一步以后,无论我做得有多好,无论我取得多么辉煌伟大的成就,无论是我生前还是死后,都会有人对我指指点点,痛斥我作为一个母亲的狠心与恶毒。

“但那只是文人的阴谋,他们用名声大义裹挟我,绑架我,想要用舆论让我走上他们想让我走上的那条路。凭什么?背负骂名,有的时候并不一定是我错了,而是因为我没有能如他们所愿。

“这世间女子,所受的规训已经够多了。

“名声,也是一种规训。

“你想要青史留名,你想要千古流芳,你就要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做,你要做一位贤后,做一位慈爱的母亲,然后,你在他们的笔下,就会拥有完美的、篇幅极短的、面容模糊的一生。”

霍翎看着丁景焕,唇角微微弯起:“标准的、值得被史笔称颂的文臣,应该是宋叙那样的。你和宋叙认识这么多载,为什么不向他看齐,而是要选择跟我一起走这条惊世骇俗的道路呢。”

丁景焕振袖行礼,端的是风姿翩然,可嘴里说出来的话,却与所谓的文臣风骨相去甚远:“标准的、完美的一生太累了。圣人夸我不拘俗流,那我必然要做出一些惊世骇俗、不同寻常的选择,才能配得上圣人的褒扬。”

世俗意义上完美的一生应该是什么样的,霍翎又怎么会不清楚呢。

可是,如果要过完美的一生,从一开始,她就不会走上这条布满荆棘与血泪的道路。

完美的一生,容得下妻子、女儿、母亲的身份,唯独容不下一个野心勃勃的本我。

“褒贬荣辱,是非对错,我这一生,必将充满争议与旁人的不理解。”

她注定成为不了世俗意义上合格的妻子、合格的女儿、合格的母亲,但这并不完美的一生,能够不辜负自己,已经是极不容易了。

她其实没有想过一定要成为皇后、太后、皇帝,她只是想要权力,想要不断向前走,朝着那条最艰难的路,一往无前地走,走到自己所能到达的极限,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

在她还没有进宫之前,她就已经在为吞并羌戎、收复燕云十六州做准备了。

那个时候,她并不明白自己为何会生出这样的雄心壮志。

但现在,她终于明白了。

开疆扩土,收复失地,这是一位皇帝应该有的觉悟与担当。早在很多年前,她就已经有了一颗帝王心。

神器帝位,有能者居之。

所谓天命,不过是世人对至强者的穿凿附会。

母子之情再重,重不过江山社稷。她是这么认为的,她一手抚养长大的孩子呢。

***

下雪了。

天狩十六年的第一场初雪刚刚落下,不少人就已经生出凛冬将至之感。

如果说有关“姐杀弟案”的争执与辩论,只是隐隐揭开了还政风波的一角,那丁景焕的上书,以及礼部尚书李寒松的提议,就是彻底吹响了还政风波的号角。

面对丁景焕的第一轮试探,绝大多数朝臣都选择了默认。

从此以后,在祭祀、庆典、宗庙祈福等正式场合,都可以尊称霍太后为“承天皇太后”,而在日常起居事务中,则可以尊称霍太后一声“圣人”。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那也就罢了,但是,紧接着,邱鸿振就站了出来,提议将皇帝的尊称也改为“圣人”。

“朝廷能有两位圣人坐镇,是朝廷之幸,亦是天下之幸。”

邱鸿振将丁景焕的那番说辞,原封不动地搬了过来。

然而,邱鸿振面对丁景焕的时候,只敢在心中暗暗腹诽,朝臣面对邱鸿振就没有那么好的脾气了。

诚郡王身为宗人府宗正,这回是再也不能沉默了,他第一个站了出来:“《礼记》上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朝廷焉能有两位圣人?”

诚郡王的这个问题,正中邱鸿振下怀。他对着大殿上方一拱手:“敢问诚郡王,你是认为太后当不起圣人这个称呼,还是认为陛下当不起圣人这个称呼?”

“你……”诚郡王被堵得说不出话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