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1页)
他编写课本,挑选谭家女眷当女先生,每隔一段时间也会亲自任教。是所有人的教习先生。
不光教文化知识,也教剑术,一为强身健体,二个也是防患于未然,谁知道将来会怎样。多会些自保的本事总没有坏处。
尤其是在李恩义决定同外界保持隐秘的往来后,商队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卓忱对于自己的独门剑术被教授出去,起先是很不高兴的。
小七是他心甘情愿要收的弟子。虽然从不正儿八经的行弟子礼跟他学什么,但是叫一声「师父」,她也是愿意的。
至于李恩义,早先被卓忱嫌弃的当成「用完就丢」的棋子。他叫起义父来,那倒是感情充沛,很难不让人动容。嘴里依旧嫌弃,心里却慢慢接受了。
可这些人又关他什么事?凭什么学他八方门的剑法。
李恩义便让这些孩子管卓忱叫师公。
试想一下,都是不大的孩子,天真赤诚。满脸堆笑的喊你,往你跟前凑,老人家很难一直拉着个脸。
李恩义用了些心机,慢慢的,卓忱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倒成了他们的武艺师父,亲自调教导起他们。又不知不觉间解锁了老顽童属性,连他自己都没意识到。
*
自由城内没有流通的货币,因此李恩义想了个法子,通过劳动丶学习赚取点数。再用这些点数兑换吃穿用度。
至于这些点数,则有专门的人,记录在案。负责这些事的就是谭家的孙小姐谭如林以及她的表妹何云月。
何云月便是当初那个一桩小事都会在心里反覆计较再三的人,最后别人还没怎么着,她自己先整抑郁了。这样的人内耗严重,却也心细如发。李恩义给她安排这样的活,既让她谨慎细致的性格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也让她忙碌了起来,没时间胡思乱想。
起初,只是一间小屋子,只记录点数,后来建了仓库,又搬了地方。兑换点也越建越大。随着商队带回的东西越来越多,可供兑换的物品也琳琅满目起来。
谭如林性格活泼大方,同何如云刚好互补。
而最开头介绍的商队,则由杜心淑负责。
杜心淑泼辣大胆,什么都敢干。三个月前,她自己主动提出,留在赵国恒阳,打理商铺。
商铺不大,藏的还有些深,是赵老板帮忙赁来的地方。
赵老板便是四年前李恩义结识的商户,当时赵老板因为遭人算计,生意没了,欠下巨额债务,家宅也被豪强霸去,一家子被扫地出门,又有人看上他的闺女要强买了去做填房。
赵老板一时想不开,险些寻死,被小七救下。
这之后,李恩义用他能治毒瘴的药助他东山再起,重建家业。这段缘分便由此结下了。
赵老板知恩图报。当然了,让这段关系牢不可破的,最坚实的底层原因还是因为利益。
两方各取所需,互给便利。
**
李恩义是个操心的命,什么都比旁人想的多,比如,他既想同外界往来,引进技术,买来好用的东西,让城内百姓生活的更好。心底深处又时刻畏惧着,担忧这片乐土被人发现,遭到破坏。
因此,在他剑术稍有所成后,就再不带小七一同出去了。
因为小七有个捡人的毛病,看到苦难的,悲惨的人,总想着将他们带回去。
可任何外来的人都是潜藏的危险。
李恩义的心眼窄的很,他的家不允许旁人随意进出,他辛辛苦苦建设的城,自也不愿谁人都能住进来。
杜心淑提出留下来,正中李恩义下怀。若是想一直同外界保持联系,必须要有个据点。赵老板很可靠,但毕竟不是自己人。他心里永远藏着防备人的心。
自由城的人自然更向着自由城。
而且,随着城内孩子们渐渐长大,李恩义想让他们学习不同的技能。
若想城内自给自足,生活富足。该会的东西,必须要自己掌握,而不是一直依靠买卖。
若是有朝一日,城内一应所有都能自给自足,那时候,他就算彻底断了同外头的往来,也没什么可惜的了。
这次出去,他挑选了六名孩子带出去。
小七将他们送到鬼死林的边缘,折返了回去。
李恩义不带她,她就不去。没什么复杂的思想。李恩义最喜欢她这点。
他们是趁夜出的林子,乔装改扮,换了赵国人的装扮。
自由城的人,喜欢五颜六色的打扮,留着或长或短的头发,无拘无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