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2页)
前几年几个儿子陆续成亲,家中还借了债,咬牙继续供小儿子读书,好容易这两年还完,想着给小儿子把婚事定下,结果,又撞上阮家这摊子,家中实在不甚宽裕。
好在这次出来带的是他们二老私房钱,而非公中,否则还不知道怎么交代。
回到家中,几个儿媳问起情况,她将拜佛的事情说了,至于解签,一点没提。
回了屋,却是悄悄跟宋父商量起来。
宋父听了纳闷,「咱们这小小吴山村能有什么贵人。」
「唉,我也在想呢,别不是在镇上吧。你说,会不会是有考官赏识咱们小六?」
「应该不是。」宋父摇头,考官总要看卷子,压根谈不上什么缘分不缘分。
「那到底是什么呢?」宋母绞尽脑汁也没想明白,一晚上愣是没睡好觉。
第二天一早,她还未完全清醒,就听见了院子里低低的读书声。
因着每天要多腾出一个时辰干活,小六早晚另补上这段时间,辛苦至极。
想到这里,不知为何,她总觉得自己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灵感一闪而逝,再找不回来,她连忙将身旁的宋父喊醒。
宋父迷糊着要起身,却被拽住,「老头子,我总觉得忘了什么,你看看儿子读书,能不能想起什么。」
宋父压根没反应过来,直接回道:「儿子辛苦呗,还能想到什么。」
宋母嫌弃将他推开,自己利索起来,边走边皱眉回忆,到底忘了什么呢。
第51章一眨眼,冬天就来了,进入十一月,北风呼啦啦刮着,带来沁凉的低温。……
一眨眼,冬天就来了,进入十一月,北风呼啦啦刮着,带来沁凉的低温。
原本轻薄的秋衫褪下,换上厚厚的棉衣。
阮家,阮柔看着自己生了冻疮的双手,眉头紧紧皱起。
她已经尽量不碰冷水,可原主的手习惯了生冻疮,天一冷,便如旧疾复发,又痒又疼,还丑。
如家中伙食一般,从阮家人的棉衣厚薄程度,也可以看出每个人的地位。
其中阮父阮母的宝贝儿子平安,棉衣自然是最厚的,配上本就肥胖的身材,整个人就如地主家的傻儿子,偏又没那个命。
接下来自然是阮父阮母,而大娘与三娘两人棉衣里塞的棉花差不多,不过因着三娘小几岁,棉衣更小,倒显得衣服偏厚。
最惨就是原主,棉衣里的棉花不知是谁不要了的旧棉花,已经微微结块,穿在身上一点都不保暖,要靠这身衣服度过寒冷的冬天,她只想想就心里发颤。
知道穷人的日子难过,上一世阮家的条件就够差,却也没真的缺过她什么,等到后来去了香料铺,更是没有穷困的烦恼。
如今么,想到前几个月的计划,她越想越是后悔,阮家这样的,就该早早离开才对。
冬天到了,日子更艰难,指望自己去镇上是不可能的,情况似乎一下子就僵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