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他需要一步步解决温饱问题,也要提前打算着读书参考之事。

虽然对他而言,读书自是不必完全从启蒙开始,但也需要做好包装丶循序渐进。

否则,他一个大字不识的十岁幼童,突然间无师自通会写字会读书,怕是会被当妖孽附身拉出去祭了。

第一步的启蒙他不仅不能跳过去,还要在众人都知道的情况下,高调的去学。

当然,也要想办法了解更多这个世界关于科举考试规则的事情。

只是身处这样的荒凉山村,别说一本可以阅读的书了,就连片像样的纸片,他都没见过。

想到今日在乡市遇见的那个读书人,王景禹盘算,不论出于温饱还是读书的目的,他都要去那个药铺一探才是。

太阳落山前,双满村唯一一家砌了青砖院门,有着一进院子的堂屋里,也在进行着一场对话。

「那契纸正好就飘到灶下,烧了?」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问道,沟壑和皱纹丛生的面上露出些惊讶。

在他对面,只有七八岁的少年重复道:「是呀爷爷!这下可把来人气坏了。我看那王家大哥儿也颇是懊恼,丢了这单买卖,他不得继续晒肚皮闹饥荒去啊!」

那老人听到这里,并未评论,只道:「好了,你自去点起灯习字温书吧。睡前要把《千字文》熟读,再抄默完后半本来与我看。」

这老人正是双满村的老村正李长发,也是村里唯一能够识文断墨的。年轻时读过一段时间书,只是后来家里到底负担不起,没正经参加过考试。因着会写会读,壮年的时候在县里店铺谋到差事,慢慢攒起些家底。这么多年,也一直都是双满村的村正。

只不过这些年形势变了,村村实行的都是乡都制。

每十户设一户长,每五十户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他们东乡的户数和十个大保差不多,因此就设了一个都保正,另有乡书手等人。

这些都保正和保长户长才是大大小小的壮丁头目,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夜训,凡涉赋役,也都由都保正负责催征和摊派。

老村正的名头虽在,却早已成了摆设。

偶尔村里人有什么公告文书,会找上他帮着相看讲解。也会有些东家长李家短的小事,请他来做个见证或者评评理。

如今有他这些年攒下的底子,加上儿子儿媳们的辛勤劳作,总算能有了个温饱,这才再次起了要供养子孙读书的念头。

送子孙去读书这事,在双满村,也是近十几年来的头一份。

他想着,不仅要让孙子念书,更要让他去参加考试,搏个名头出来。

他如今没什么用处,差就差在没了名头上。要不然他们东乡的乡书手,他就也有一争之力了。

「天地玄黄,宇宙。日月盈昃,晨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青瓦砖墙小院里,传出了幼童的读书声。

隔着榆木的窗棂,李长发看到孙儿摇头晃脑的开始了今日的功课,这才揉了揉伤病的老腿,出了院门往王家小院的方向行去。

第6章

古代的农民没有钟表,日升月落就是他们判断一日时辰的主要来源。

唯一的官方报时,就是夜里的五次叩铁更声。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