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4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待孟教谕王景禹丶刘和桂一行人从州城回县,从县衙到乡里,各自一番庆贺与资赏,自不必表。

直到又大半个月后,在段岭终于得了空闲,请王景禹到他在县衙修缮期间暂居的一处官舍时,王景禹才得以知晓了这一场临南县风波,最终交关何方。

第70章

金风玉露,野凉侵闭户。

孟教谕与王景禹丶刘和桂丶李念仁等几名县学学子,同来临南县离县官道的凉亭处,送别段岭一家。

段岭饮下一杯温酒,眼望黄草漫漫,路阔天低。

面对孟教谕与几位少年学生,段岭只道:「边事危机,事涉边民生命与家国安危,临南县我可以做的事情也已尽力做毕,此番边调,无论其由来为何,段某都不可不去。临南县所查实上奏的不法之事,即使段某离了此地,亦不会停止追问。只是,到底不能在走之前,给所有县民一个交代了。」

孟教谕试着宽慰:「临南县如今已再不同以往,诸番事由,虽尚未能都有个结果,但老夫相信,万事有因必有果,瓜熟蒂自落,段知县不必过忧。」

段岭点头:「段某一封书信相邀,却得孟先生不辞辛苦,不顾他人的轻视与非议,来到临南下县任一县之教谕,使得临南县的后辈学子们,真正识得了大儒风采,得窥求学之一门其意义何在。段某一直欠您一个感谢,今日分别在即,请孟先生受段某一拜!」

段岭言罢,当即离案起身,抱手一揖。

孟时闻也扶住了段岭:「为学尚学,是我之一族世代所秉持的理念,孟某自当尽力而为!」

两人又叙了几句县学之事段家的两个女儿段玉京与段玉青,朝孟教谕施礼拜别。

之后,段岭方转向了王景禹:「景禹,段某虽为一县知县,又有幸与你们有了这一师生的缘分,可以说是段某此一次临南县之行最大的收获。今日,段某也推心置腹的说一说。初初来到临南县之时,行事多有不畅,段某也时常感到沮丧,若非景禹你一句乘势待时之语,恐怕也不会有后续那般沉下心,做些实事,徒步勘实临南县情之事。再之后,还有许多,秋社丶县学投毒,以及在县衙失火,某小心搜集的证据也被毁掉的时候,也是你,拿出了那般惊人的簿册出来,才让我们有了后来那一场公审!」

「可是,段某却不能为你这一番辛苦追讨回一个应有的公道,实在是深感惭愧,愧为师表。今日也要郑重的向景禹你致歉,也要为你所行之事道谢。」

王景禹不等他拜,便扶了段岭手臂:「段师,这并非是你的罪过,你亦勿需为此自责!这一年多来,若不是你的出现,为临南县带来了变化的可能,就连三皇五帝这样的强吏恶霸,都还不知道要横行多少年!如今,地头蛇覆灭,他们也失去了爪牙,临南县上下百姓得以休养喘息的机会,已经是极难得的。」

王景禹说的这些,也只能算是段岭暂且得以安慰自己的唯一慰藉了。

两人正说到这里,只听官道后方传来了一阵呼喊。

「段大人!」

自临南县官道来处,由李长发丶李立田丶刘兴业当头,向下蜿蜒的坡道之上,慢慢出现了一批批的妇孺老少。

他们或手持一簇新鲜的小野菊,或臂弯挎着一篮蛋饼,或手持一幅幅手绣的巾帕,自官道之上涌了过来。

「段大人!」

「段大人啊……」

人们呼喊,甚至有许多已然是涕泪横流。

人群将这一方凋敝的小亭围拢,一圈圈的围绕起来,手中高举着自己带来的东西。

经过了前番临安县上下的大治,县衙各房班吏基本上来了一次大换血。

同时,因着段岭那一番举告,风头之上无人敢招惹于他,这些县衙班吏如何调选,基本上只要他报了上去的,都没有不批的。

如今县衙户房首吏,是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在县衙诸事都出力甚多的原边缘小吏徐智,东乡都保是李立田,西乡都保也换了,刘和桂的爹刘兴业主动放弃了继续经营食坊,参加了选考,如今是西乡的都保。

段岭这一走,临南县再次回到了以往那般没有知县主官的情形,并且这一次,连主簿也没有了。

在段岭的离任调令当中,只说暂由郦县知县协理。

但是这般真空的环境,反而是秩序重建期间所需要的。

李立田丶刘兴业和徐智走入凉亭,手中执了一把万民伞,齐齐朝着段岭跪了下去。

「段大人,咱们临南县上下都来送您了,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您为了临南县县民所做的好事,咱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