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页)
胤礽眯眼:「抢了又怎样,路和能教他凤求凰,就不能教别人了?」
说到最后,竟然语带戏谑:「还是说你只想听胤褆弹凤求凰,不想听我弹?」
转移视线,看向别处:「掌珠,我给过他机会,是他怂了。」
又看石静:「他为了跟明党捆绑在一起,娶了伊尔根觉罗氏。当年他都不敢跟我争,现在拿什么争,嗯?」
人果然不能太闲,一旦闲下来就爱胡思乱想,翻旧帐。
手腕被捏疼了,石静费力地抽出来,站起身:「我不想说这个。」
「可你在质疑我琴技?」胤礽轻易将她捞回来,按在大腿上,「你觉得我不如他。」
石静蹙眉不说话,算是默认。
单论琴艺,大阿哥很难超越。
他七岁学琴,师承名家,是否比胤礽更有天赋她不知道,但肯定比胤礽练习的时间更多。
与胤礽相比,其他阿哥都可以算作散养,大阿哥也不例外。
胤礽从小被皇上带在身边,由皇上亲自启蒙。出阁读书之前,都是皇上亲自教授。
出阁之后,便可与大儒讲经,论辩,不落下风。
那年他才十二岁。
康熙皇帝重视皇子们教育,皇子从启蒙开始,每天的课表都是满的,而且年龄越大课表越满。
从寅时,也就是凌晨四点左右开始读书,一直到酉时下午六点左右骑射课结束,中间只休息两个小时。
除了元旦,端午,中秋,万寿和自己生辰各放一天假,几乎全年无休。
更不存在寒暑假。
饶是如此,其他皇子都能挤出时间培养一两样爱好,比如大阿哥学古琴,三阿哥学书法,九阿哥学外语等等。
但胤礽没有时间。
其他阿哥还在背三百千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学四书五经。
别人十二岁还在读书,他则被安排与大儒辩经。
不是一个大儒,也不是一般意义上大儒,而是整个翰林院和内阁。
十五岁上朝站班,别人才开始学着办差,他已然满腹治世之道,可以熟练运用帝王心术。
他今年才过了二十一的生辰,五年前已经有过监国经验了,试问哪有时间学琴练琴?
就如太皇太后所言,毓庆宫跟个筛子似的,太子上午抚琴一曲闹出笑话,下午便能沦为合宫笑柄。
何苦来哉!
穿越过这么多世界,石静懂得,不用自己的肚皮去碰别人的铠甲。
石静沉默以对,想让胤礽自己冷静下来,从前百试不爽,这回反而激怒了他。
屏风撤去,很快有宫女抱了琴来。骨指分明手轻轻拨弄琴弦,胤礽朝她看过来:「你觉得我不如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