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第1页)
接下来几日,清欢小馆的主打菜肴,又变成了香辣肉丝,鱼香肉丝,可单点,也可做盖浇饭。另外,小馆还临时加了几样山药所制的菜品,其中以山药薄脆最为受欢迎。
还有不少人吃过之后,张罗要带些回去,给家中小儿尝尝。后来,由于打包之人太多,杜时笙便做了朝食摊子的那种油纸袋子装了,让客人拿回家。
一时间,街头巷尾有不少手持油纸袋子,边走边「咔嚓咔嚓」吃着薄脆的人,引得所经之人又是好奇又是想吃。
清欢小馆,便因此又火了一把。
杜时笙索性,在铺子门口摆了一张大桌子,密密麻麻摆好装了袋子的山药薄脆,吩咐了阿泰在桌旁售卖。待每日晚上核对帐本子之时,杜时笙都会翘着二郎腿,对着帐面的营收美滋滋地欣赏半天。谁叫古人没有薯片呢!
一连十数日,杜时笙和巧环两人,忙个马不停蹄,还要将孙阿婆一同叫来帮忙,每日身上皆是炸山药的味道。
「不成了,不成了,这个月都不想再吃薄脆了!」一日晚上,杜时笙沐浴之后,躺在床上叹气道。
「小娘子,咱们明日添些清淡的菜色吧!」巧环贪嘴,这些时日山药薄脆吃多了,有些消化不良。
杜时笙用手指点着下巴想着,何种清淡的菜最能解腻消暑呢?
忽的想起坊中一户门前的牡丹正开的灿然,不如做点花食来吃。
吃花,是自古便有的雅趣,屈原和陶潜便有吃菊的癖好。魏晋之时,以百花作为五石散的药引,更是在民间风靡。唐宋之后,吃花的习俗,无论是从花的种类还是做法上,都比之从前更加丰富。
「咱们做花食吧!」杜时笙对巧环说。
「小娘子好主意!我在王府之时,吃过一回御赐的牡丹饼和桃花粥,又甜又香。」巧环想起牡丹饼的滋味,舔了舔嘴唇。
有一年,郡主听说宋相公家的十一娘影影绰绰的议亲,被皇后赐婚截了胡,高兴得赏了不少好东西给府内下人。
杜时笙听了此事,摇头叹道:「难怪魏郎君瞧不上华岚郡主,她这脾性,忒也狭隘善妒了。若是当真嫁给了魏郎君,怕是要日日争风吃醋,闹得府中不宁了。」
巧环却道:「小娘子说错了,宋十一娘并不是与魏郎君议亲。」
「那是与谁?」杜时笙好奇地问道。
第78章
「听说是河东公府的黎世子。」巧环眨巴着眼睛回忆道,「听说河东公府与宋相公一直关系匪浅,有意结亲。谁知,却被皇后赐婚截了胡,宋相公自然也就作罢了。」
华岚郡主与宋十一娘向来不睦,见宋十一娘亲事上吃瘪,自然是幸灾乐祸一番。
巧环虽然觉得与宋十一娘无论是长相还是性子,都比华岚郡主要好上许多,但是,却仍然是忘不了那牡丹饼和桃花粥的香味。
杜时笙若有所思,宋相公?阿娘也让自己去找一个姓宋的阿叔,可惜,她穿越过来后,这还是第一遭听说姓宋的人。可她的宋阿叔,怎可能是宋相公呢!
她笑了笑,一门心思地琢磨着花馔:「花糕端午做过了,咱们这次做些糖渍花酱,天气热了也能搁得住。」
糖渍时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糖浓度,便可做到防腐保存食物,杜时笙自然不会与巧环讲这个科学理论。但是做些玫瑰酱配着糕饼吃,倒是个新鲜的主意,若是卖的好了,还可罐装售卖,来应对盛夏时节客流量的减少。杜时笙觉得,自己着实太有经商的天赋了。
翌日一早,趁暑气还未上来,杜时笙和巧环便去花农处买了几样花。
二人正提抱着花,准备回食肆,远远的看见胡年正在早市内穿梭,四处张望,似是在找人。
杜时笙对这个憨厚木讷的胡三哥向来敬重,远远地便与他招呼道:「胡三哥!」
胡年循声望来,见是杜时笙,便与她点了点头,转身就要走。
杜时笙知道他社恐的性子,也不恼他,走上前去说道:「胡三哥,孔家阿翁和阿婆托人送话来,他二人接了好些个单子,有些忙不过来,你前几日的单子还需得些时日。」
胡年不得已,只好停下脚步,点点头道:「无妨。」
杜时笙笑道:「儿铺中还有些存货,今日便给胡三哥送去两罐。」
「不……不必。」
胡年忙摆手道,眼睛却瞟着身边跑过去的一群小孩,瞧了半晌,又回过头来继续向四处张望。
杜时笙也跟着瞧了瞧,问道:「胡三哥可是在寻人?」
听她如此说,胡年这才收回视线,但见到杜时笙身边,还有一位未曾见过的小娘子,立时又挪开了视线,讷讷道:「邻家的孩子昨日不知跑到哪里去玩,夜里都未归家,俺们一起出门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