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页)
身为客人的苗传生,此时也捧着碗埋头苦吃。
他家在老家日子算是比较宽裕的,大哥二哥在队里或公社有工作,算工分都是最高那一档,两个姐姐也嫁去了公社的殷食人家,他和父母出工下地同样不差,即便在乡下,一家子吃饱穿暖也不成问题。
但队里大部分人过得紧巴巴,一日三餐的米饭里都要羼上一大半玉米或红薯,他们家也不能太出挑了,因此像大姑家这一锅纯大米饭的吃法,他已经好些天没体会了。
乡下不仅米饭要羼粗粮,炒菜也只有过年和待客才能出现,因为没有单位给发油票,他们买不到植物油,只有在年底用自家养的猪换来固定的猪肉,瘦的用来腌腊肉,肥的练猪油。
那一罐猪油,就是每家每户一年炒菜的食用油了,紧巴巴的,平日里便常吃煮菜蒸菜,煮一大锅全家吃一天,可以不费一滴油。
同样的,苗传生家里能吃上油,他哥有工作偶尔换得到票,还有个能偶尔补贴他们肉票不漂油票的城里姑姑。
可生活在队里,合群是第一要务。
苗传生今天本来也消耗大,跑上跑下收拾行李,又赶了几个小时的路,这会儿饿得饥肠辘辘,吃着大姑简单清炒的时蔬,只觉得人间美味也不过如此,恨不得把头埋进碗里。两口下肚,碗中米饭已经少了一大半。
裴平洲见状,体贴的给表弟碗里挟了几筷子菜,提醒他别光顾着吃米饭。
这时急促的脚步声传来,紧随其后是裴景书充满欢喜的声音,她此时人未到声先至了,「爸妈,你们回来了——咦,三表哥,你今天就过来了呀?」
苗传生一时顾不上别的,碗筷搁桌上,就忙着起身给他俩搬东西,还不忘笑容憨厚的回答,「姑父把工作给我,问我什么时候进城交接,我说今天就行,然后下午在大队开了介绍信丶收拾东西,就跟着大姑和姑父大表哥他们过来了。」
苗红旗让侄子继续吃饭不用管他们,这才无奈转向咋咋呼呼的小闺女,「你表哥在家里住一晚,明天一早,你爸带他去厂里办手续,到时候厂里就能分宿舍,给他放行李了。」
她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让传生来城里接他们父亲的班,不是兄妹俩一力促成的结果么,人现在过来了,这丫头怎么转头又一副大惊小怪的模样?
裴安和紧赶慢赶,还是比妹妹慢了一步进屋,他看见表弟就淡定多了,仿佛一切尽在掌握,朝对方温和一笑,「传生初来乍到,如果不适应,在家里多住几天也没关系,你跟我一起睡,我们兄弟各自长大后,也有好些年没这么近亲过了。」说到后面是恰到好处的怀念,毕竟小时候他们兄妹几个,放假的美好记忆都是在外婆家,跟表兄弟们漫山遍野的玩耍。
那是他们最无忧无虑的童年。
第28章
裴安和三言两语,就把苗传生因为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惊喜丶反而越发惶恐不安的情绪安抚了下来。
回忆表兄弟姐妹年少时抵足而眠丶同吃同睡肆意打闹的时光,同时也想起了以往来姑姑家做客或是小住的情形,那些亲近之感让他卸下心头巨大的压力,回到了放松自然的状态,很快便在两个表哥的关照下,重新端起了饭碗。
这回他不再一声不吭,一副恨不得把自己埋进碗里丶不让人注意的心虚之态了。
苗传生性格老实,也不怎么会来事,可毕竟处在二十出头的大好年纪,本质还是活跃健谈的,人精似的裴安和跟大哥打配合,不着痕迹的安抚加引导话题,便不知不觉间打开了话匣子。
也是他一开始想得有点多,包括父母和听到消息匆忙赶回家的大哥二哥,也都是这么叮嘱他的,姑父的工作单单落到他头上,这里面一定大有故事!
要知道,亲兄弟姐妹之间,为了一个正式工名额都能打得头破血流,而他一个外八路的亲戚,居然就忘能越过了姑父的一双亲生儿女,轻轻松松顶上来接班——那张数目远高于黑市上买工作的欠条,在城里工作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毕竟亲生的儿女接了父母的班,也要承担鞍前马后丶关怀备至为老父母养老送终的重任,任何东西得到就势必要付出。
总之,大姑父这神来一笔的操作,在苗传生全家人眼里,用大发善心都不足以形容他的宽仁,他们感激涕零的同时也坚信不疑,这项丰功伟绩必然只属于苗红旗。
只有苗红旗,才会这般为他们尽心尽力丶无私奉献。而她铁了心要拉拔娘家侄子,老实巴交的裴大头也拗不过去,裴景书兄妹几个更是无法忤逆父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