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第1页)
也不知戎狄是如何定下的这个数额,此时大魏的国库里面正好只比100万两黄金多一点。此刻又出了地龙翻身这种天灾事件。如果徐安义把钱送给戎狄,国库就拿不出钱去救济灾民了。如果徐安义把钱拿去救济灾民,戎狄那边势必会撕毁合约,说不定还会把合约的事情公之于众。徐安义在宣政殿里急得不行,一直在来回踱步。时不时就停下来看向门外,等着去查地龙翻身的人前来汇报。徐安义觉得度日如年,实际上才过半个时辰。皇室暗卫就回来禀报了。不等暗卫行完礼,徐安义一把拉住他。“都什么时候了,快说,情况怎么样?”“启禀陛下,是丰州和京城之间的地龙翻身了,动静很大,估计周围城镇的百姓们都感受到了。其中动静最大的地方,房屋基本上都倒了,甚至还出现了地裂的场面。百姓们具体的伤亡情况还没有统计出来,受灾的城镇已经在当地官员的组织下展开了搜救活动。估计很快就能摸清楚当地的受灾情况,到时候当地的官员应该将受灾情况写成折子上奏给陛下。”徐安义听了这话,眼前一阵一阵发黑。到底是出现了最差的情况,现场的情况模糊不清,百姓伤亡不得而知。这就意味着,受灾严重的地方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这种情形下,当地官员应该等不到统计完受灾情况就会上奏。上奏的内容不用多说,都是找朝廷拨款去救灾的。说不准还会有几个酸腐文人站出来,将地龙翻身歪曲成别的意思。比如说皇室无德,上天才会降下罪责,警醒世人。或者是祖宗先辈灵魂不安,天下形势即将发生巨大改变之类的东西。总之,都是一些对徐安义不利的言论。偏偏地龙翻身这种事情,根本瞒不住。要是那些愚民被这些小人给煽动起来,岂不是会动摇他大魏的根基。所以徐安义立马吩咐暗卫。“从今天起,你让底下人盯紧了,民间不得出现任何对皇室不利的言论。无论是什么人,只要发现他有害皇室之心,决不能放过。”“是”徐安义挥手让暗卫先下去,他想一个人静一静。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抉择。国库里的现银,到底是发到受灾的地方去救济灾民。还是送到戎狄,先解决傅泽启这个心头大患。如果这个决定换成别人来做,可能不会这么艰难。不管是换成傅泽启、尹千穗、灾民还是其他大魏子民,相信他都会选择去救济灾民。但是徐安义不是这样想的。他身为万万人之上的帝皇,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就像他父皇临终前跟他说过的话一样,他父皇相信战王应该没有谋反的意思。但是战王身为人臣,有没有谋反的意思不重要,重要的是战王拥有了谋反的能力。所以他觉得他费尽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说服戎狄,双方合作,将傅泽启坑杀在战场上。要是他现在毁约,以后再想说服戎狄就难了。再说了,要是戎狄觉得他在耍他们,一怒之下掀了桌子,直接将事情公之于众。那么他徐安义一定会被整个大魏的人口诛笔伐,生生世世被钉在耻辱柱上。因此,他根本不敢拖欠答应给戎狄的金银。可是,这样一来国库里剩余的金银就不够了。虽然他还有皇家私库可以动用,但是皇家私库一旦跟国库绑在一起,以后再想分开可就难了。万一朝中那些老狐狸们,趁着这个机会,起来一些不好的心思。比如说直接把私库掏成个空壳子,那皇室以后想做点什么,岂不是事事都要看别人的脸色。他不能让那样的事情发生。徐安义仔细想了想。反正朝廷拨下去的赈灾款也不一定能到灾民手里。万一在赈灾的过程中,有人欺上瞒下,中饱私囊。他从国库里拨下去的银子,岂不是就跟扔在了水里没什么区别。不对,还不如扔在水里,银子扔在水里还能听见个响声。要是拨下去被贪了,那可是连个响声都听不见。这样看啦,国库里的银子还是交给戎狄吧。至少可以用这批银子,换傅泽启的命。只有傅泽启死了,他的龙椅才能坐得踏实。赈灾毒计虽然徐安义已经在心里决定要把国库里的钱财给戎狄。但是救助灾民的事情也不能完全不管,至少表面上的功夫还是要做足的。所以他决定把事情交给手底下的人去办,别的事情他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