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1页)
就在众人在丞相府中议论纷纷时,楚昭禹已经在朝堂之上开始了他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深知,想要彻底稳固自己的统治,仅仅靠武力夺权是不够的,还需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的政治生态。
次日早朝,楚昭禹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威严又不失亲和。他目光扫视着朝堂下的群臣,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如今国势初定,百废待兴。朕欲推行新政,还望诸位能齐心协力,共筑盛世,还有钦天监的选一个良辰吉日,登基大典和帝后大婚一起举行。」
礼部尚书率先出列,拱手行礼道:「陛下,敢问这帝后人选……」楚昭禹嘴角微微上扬,眼中流露出一丝温柔:「当然是楚王妃,她乃朕的结发妻子,陪朕历经风雨,与朕患难与共,此皇后之位,非她莫属。」
就在此时,陈阁老站了起来:「陛下,楚王妃出身乡野,不懂宫廷礼仪,亦无显赫家世傍身。皇后乃一国之母,母仪天下,其言行举止皆为天下表率,臣实在担忧楚王妃难以承担如此重任,还望陛下三思啊。」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却又带着几分固执。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陷入一片寂静,随后便是一阵轻微的骚动。楚昭禹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那原本温柔的目光变得如寒星般锐利。
楚昭禹紧紧盯着陈阁老,声音低沉却裹挟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还望陈阁老慎言!」他微微眯起双眼,眸中寒意更甚,仿佛能看穿陈阁老的心思。「笙虽出身乡野,却有着旁人不及的坚韧与善良,她的品行足以担起一国之母的重任。」
陈阁老还欲再言,却被楚昭禹抬手打断。「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楚昭禹目光冷峻地扫视朝堂,「若诸位爱卿无事禀报,那就退朝吧。」说罢,他一挥衣袖,袍角烈烈作响,直接起身,宽大的龙袍随着他的动作掀起一阵劲风,彰显着他此刻的不悦与决断。
陈阁老气得浑身发抖,看着楚昭禹离去的背影,忍不住悲叹:「忠言逆耳呀,陛下!」他的双手紧紧攥着朝服的袖口,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上满是不甘与无奈。
身旁的一位同僚见状,赶忙上前扶住他,低声劝道:「老哥,噤声!咱们这位皇上,可是连太上皇都不知弄到哪里去的人,你又何必如此执着,触他霉头呢?」这位同僚神色紧张,一边说着,一边警惕地打量着四周,生怕这话被旁人听去。
第22章柔弱女配22
陈阁老满脸不服气,眼眶泛红,激动地反驳:「可立后之事关乎国运,我这是为了陛下,为了整个江山社稷着想啊!」他用力甩了甩衣袖,情绪愈发激动,声音在朝堂的角落里回荡。
同僚无奈地叹了口气,凑到陈阁老耳边,压低声音说:「老哥,你有所不知,听说这位楚王妃,先后两次救过皇上的命呢。」陈阁老闻言,脸上闪过一丝惊讶,可依旧倔强地皱着眉头,没有吭声。
同僚接着劝道:「他们夫妻二人患难与共,情分自然深厚。关起门来,这都是两口子的事儿,咱们这些外人,就别瞎操心了。走,我带你去喝酒,消消气。」说着,同僚用力拉了拉陈阁老的胳膊,试图将他带离这压抑的朝堂。
陈阁老被拉着往外走,脚步却有些踉跄,嘴里还在嘟囔:「即便如此,皇后之位,怎可……」同僚赶忙打断他:「得嘞,我的老哥,你就把这事儿放下吧。如今陛下心意已决,咱们再争执也无济于事,反倒惹祸上身。」
两人来到了京城最热闹的酒楼,找了个安静的包间坐下。酒过三巡,陈阁老的情绪渐渐平复,只是眼神中仍透着一丝忧虑。「我在这朝堂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他欲言又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同僚拍了拍他的肩膀:「时代不同了,新皇登基,必有新气象。如今陛下有勇有谋,推行新政,或许真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咱们啊,也该顺应大势。」陈阁老默默点头,望向窗外繁华的街市,心中五味杂陈。
沐瑶那日被楚二救下后,便一直在王府养伤。王府的庭院静谧清幽,可她的心却始终无法平静。窗外的繁花似锦,在她眼中也失了颜色。
听闻表哥楚昭禹即将登基,全府喜气洋洋,但是好像自己被遗忘了一般,表哥至今没有来看过自己一眼,自己因为他受此磨难,他难道一点愧疚都没有吗?
贴身丫鬟小菊轻手轻脚走进屋内,见沐瑶正对着窗外发呆,犹豫片刻,小声禀告:「小姐,我听守门的王二说,初十王爷就正式举行登基大典了,同一天迎王妃进宫封后。」
沐瑶浑身一震,像是被这句话狠狠击中。她难以置信地转过头,死死盯着小菊,「你说什么?同一天迎时笙进宫封后?」小菊被她的眼神吓到,怯生生地点点头。
刹那间,沐瑶心中的委屈丶愤怒与不甘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她猛地起身,一把扫落桌上的茶盏,「砰」的一声脆响,杯子在地上砸得粉碎。「凭什么?」她眼眶泛红,声音颤抖,「表哥就那么爱她吗?时笙到底有什么好?朝臣们都没有人反对吗?」
小菊吓得脸色苍白,赶紧上前拉住沐瑶的手,「小姐,您别气坏了身子。」沐瑶却像没听见一样,在房内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我为他出生入死,被绑在城墙上命悬一线,他却对我不闻不问,满心满眼只有时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