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章 双管齐下绝不姑息(第1页)
洛阳城,大汉的都城,平日里繁华热闹,车水马龙。
然而,这一日,整个城市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皇宫内,刘禅正在御书房内审阅奏章,他身着一袭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面容严肃,眼神专注。
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御书房内的宁静。
“陛下,大事不好!边境告急!”一位传令官,身着灰色的官服,神色慌张地冲进御书房,单膝跪地,声音颤抖地说道。
刘禅闻言,手中的毛笔猛地一顿,墨汁滴落在奏章上,晕染出一片黑色的污渍。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传令官,沉声道:“何事如此惊慌?细细说来。”
刘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传令官深吸一口气,稳定了一下情绪,说道:“陛下,匈奴、鲜卑、蛮人等异族联合起来,向我大汉边境动了猛烈进攻。汉军虽奋力抵抗,但面对异族的联合攻势,有些力不从心,边境形势危急!”
刘禅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忿怒与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那些豪族们竟然如此大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勾结异族,妄图颠覆朝廷。
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紧握拳头,怒声喝道:“这些乱臣贼子,简直是丧心病狂!”
刘禅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回荡,充满了愤怒。
“陛下息怒。”一位站在一旁的老臣,身着绯红色的朝服,胡须花白,上前一步,拱手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尽快想出应对之策,解边境之危。”
刘禅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北面幽州,匈奴与鲜卑犯边;南面荆州,蛮夷作乱。这内忧外患,来势汹汹啊。”刘禅心中暗自思忖,他那年轻的面庞上,满是忧虑之色。
“必定是这度田之策,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他们竟不惜勾结外族,妄图搅乱我大汉乾坤。”刘禅咬了咬牙,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
他深知,这绝非简单的外族侵扰,背后定有国内势力在推波助澜。
刘禅当即下令:“传赵子龙、诸葛亮即刻进宫议事!”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多时,赵云与诸葛亮疾步走入殿内。
赵云身姿挺拔,一袭银甲在烛光下闪烁着寒光,他神色坚毅,透着一股百战沙场的英气;诸葛亮羽扇纶巾,面容沉静,眼神睿智而深邃,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之风。
两人跪地行礼:“陛下,臣等参见陛下。”
刘禅起身,快步走下龙椅,扶起二人,说道:“二位爱卿,如今局势危急,匈奴鲜卑于北,蛮夷于南,皆起兵作乱,大汉江山面临危机,不知二位有何良策?”
赵云向前一步,抱拳说道:“陛下,臣以为,对待这些异族,无需多言,只需臣领兵前往,定能将他们一一降服。我大汉将士,英勇无畏,定能让这些外族知道我大汉的厉害!”
说罢,他紧握拳头,眼中燃起熊熊战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战场上金戈铁马,敌军溃败的场景。
诸葛亮轻摇羽扇,微微皱眉,说道:“陛下,赵将军之勇,天下皆知。然外族此次作乱,实乃被国内不臣之人挑拨利用。若我军大动兵戈,虽能取胜,却也难免劳民伤财。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找出国内那些勾结外族的势力,将其连根拔除,如此,外族便如无根之萍,乱局自可平定。”
诸葛亮目光平和,言语间条理清晰,透着一股沉稳与自信。
刘禅听后,陷入沉思。他在殿中来回踱步,时而抬头望向殿顶,时而低头凝视地面,心中权衡着两人的计策。
“赵将军之策,虽能扬我大汉军威,战决。但诸葛先生所言,亦有道理,若不能找出背后黑手,恐日后还会再生事端。”刘禅心中暗自思索。
良久,刘禅停下脚步,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朕决定,双管齐下!赵将军,朕命你即刻陈兵边境,威慑外族,若他们敢进一步侵犯,便给他们迎头痛击!”
赵云单膝跪地,高声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辱使命!”
刘禅又看向诸葛亮,说道:“丞相,烦请你派遣间军司之人,暗中调查国内世家豪强,找出那些意图谋乱之人,朕要将他们一网打尽!同时,朕会派遣使者前往蛮夷之地,恩威并施,晓以利害,争取分化他们与国内叛党的勾结。”
诸葛亮微微躬身,说道:“陛下圣明,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