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20(第9页)
nbsp;nbsp;nbsp;nbsp;陆回站在此处,下人们畏手畏脚,连放烟花都小心翼翼的,不像在庆贺新岁,倒像是在受刑。谢汐楼知晓就算命令他们放自在些,但陆回的威严难以撼动,多年的习惯也会让他们无法从命,干脆拉着陆回出了院子,向别处去。
nbsp;nbsp;nbsp;nbsp;欢笑声渐行渐小,到后花园时已听不见,只有空中烟花炸裂的声音,如珠玉崩裂。
nbsp;nbsp;nbsp;nbsp;院子里百花凋零,是繁华热闹下唯一的萧瑟。谢汐楼拉着陆回到廊下秋千旁,她坐在秋千上,他站在秋千后推她,一下一下,推着她越荡越高。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微醺着,笑得开怀,在最高点伸出手,像是要抓住天上的烟花和星辰。
nbsp;nbsp;nbsp;nbsp;陆回怕她着
nbsp;nbsp;nbsp;nbsp;凉,陪她玩了一会儿,便不再发力。秋千渐停,秋千上的人也重回人间。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抓着秋千绳,靠在上面,笑道:“上一年的除夕,我在闽州游荡。那个时候刚买了一颗好参,身上剩下的银钱不多,住不起客栈,只能去城郊寻了个破庙,将就着住。那天晚上,酒肆饭庄都关着门,我只能就着凉水啃饼,当时就想,明年除夕一定要留些钱,至少能好好吃顿饭。”
nbsp;nbsp;nbsp;nbsp;陆回摸摸她的发顶,似是安抚:“那如今你的愿望可实现了。”
nbsp;nbsp;nbsp;nbsp;“说来也奇怪,或许那破庙的佛祖寂寞,很久没人在除夕陪他说话,我拉着他说了大半宿,之后没几天,城中富商死了小妾,我帮他找到了凶手,他赠给我一大笔钱,让我瞬间宽裕起来。”谢汐楼看着陆回笑,“也是那笔钱,让我发觉有钱的日子这般美妙,开始认认真真赚赏金,不再偷懒,这才会在四月份去到白鹿寺,不然我们可遇不见。”
nbsp;nbsp;nbsp;nbsp;陆回若有所思:“你可还记得那富商的名字?赶明让人去谢谢他。”
nbsp;nbsp;nbsp;nbsp;谢汐楼扑哧一声笑起来:“早记不得啦。”
nbsp;nbsp;nbsp;nbsp;“那真是有些可惜。”
nbsp;nbsp;nbsp;nbsp;烟花还在放,烟花声庆贺声欢笑声混杂在一起,穿透高耸的院墙,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却传不到沈国公府中。
nbsp;nbsp;nbsp;nbsp;自沈惊鸿过世,沈将军沈伯疆和夫人回京奔丧,想要带沈惊鸿的尸骨回北境未果后,二人便再未回华京。今日年节,府中竟只有沈国公、沈惊鸿的二叔沈仲广和沈城霁三人。
nbsp;nbsp;nbsp;nbsp;三人自宫中出来,还未过府门便大吵一架,沈城霁纵马离开,沈国公和沈仲广到门前下马,跨过府门后又吵了一架。
nbsp;nbsp;nbsp;nbsp;自沈仲广入朝为官后,他和父亲沈国公之间的争执便越发得多。沈仲广像是整个沈府的异类,和父亲兄弟格格不入。沈惊鸿死后,沈仲广与父兄间曾发生激烈争执,以至于沈国公尚在人世,却分了家。这之后,每年只有年节这几日,沈仲广会回国公府居住,偏就这几日,府中也不得安稳。
nbsp;nbsp;nbsp;nbsp;沈仲广与父亲吵完架,怒气冲冲回到院中,却发现院中空荡荡的。沈仲广气极了:“月娘呢?”
nbsp;nbsp;nbsp;nbsp;一旁的侍女颤颤巍巍道:“月娘子说想四处走走,不让奴婢们跟着。”
nbsp;nbsp;nbsp;nbsp;沈仲广一挥袖子,正要发作,便瞧见有人走入院中,身姿窈窕面上覆着面纱,露出的美目红肿得厉害,正是他的妾室月娘。
nbsp;nbsp;nbsp;nbsp;“你去哪了?你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吗?还敢在这府中乱晃?!”
nbsp;nbsp;nbsp;nbsp;沈仲广怒气冲冲,还要再骂,月娘挥挥手,院中仆役得了赦令,忙不迭向院外走。
nbsp;nbsp;nbsp;nbsp;待院中人退了个干净,月娘摘下面纱,扶着沈仲广走到一旁的石凳上坐下,柔声解释:“夫君放心,妾这一路没遇到其他人,况且就算遇到,又有什么关系?这府中侍从早就换了大半,又有谁还认得妾呢?”她顿了顿,柔声将刚刚的去向解释给沈仲广听,“前几日妾总是睡得不踏实,料想是那人的魂魄在作祟,于是便屏退旁人,悄悄去闻鹤轩中烧了些纸钱……希望她能早些将前尘往事忘却,走过那奈何桥,投胎转世,莫要再纠缠着我们。”
nbsp;nbsp;nbsp;nbsp;闻鹤轩……
nbsp;nbsp;nbsp;nbsp;这三个字让沈仲广的怨气瞬间全消,他咽了下口水,眼中有闪烁的惧意:“要不是父亲还在世,我真想离这个地方远远的。不瞒你说,每年这个时候,我睡得也不踏实……总觉得那人会在我入梦时钱来索命……可杀她的人真的不是我啊,冤有头债有主,她该去找那些人才是……”
nbsp;nbsp;nbsp;nbsp;月娘从背后环住沈仲广,柔声道:“夫君莫怕,月娘永远陪在夫君身边。”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新年伊始,华京城中发生了几件可供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事。
nbsp;nbsp;nbsp;nbsp;第一件和吏部尚书陈崇相关。
nbsp;nbsp;nbsp;nbsp;初六那日中午,陈崇和朝中几个官员在西市满月楼小聚,宴散时一众人在满月楼门口告别,突然有一老妇扑上前抓住陈崇的胳膊,像是要认亲,口中喊的却是“天曜”而非陈崇的名字。
nbsp;nbsp;nbsp;nbsp;陈崇直说她认错了人,老妇却坚持自己没认错,说她是他的外祖母,在他年幼时还抱过他,后来又问他的母亲如何,说她失去女儿音讯很多年,心中很是想念。
nbsp;nbsp;nbsp;nbsp;西市人多眼杂,多是些看热闹的百姓,眼见人群越围越多,陈崇一改往日的谦和,斥责了那老妇,匆匆离开。
nbsp;nbsp;nbsp;nbsp;老妇见他拒不相认,一屁股坐到地上便开始哭,向围观百姓哭诉,说她的闺女嫁入大户人家后便与家中少了联络,前几年随那家人搬离故乡,彻底没了音讯。她本都当那女儿死了,却没想到随儿子搬来华京没几日,便瞧见了和女儿如出一辙的外孙。
nbsp;nbsp;nbsp;nbsp;她怎么可能认错自己的亲人?
nbsp;nbsp;nbsp;nbsp;正哭天抢地之际,有一少年笑盈盈出现,告诉她他是京兆尹的官员,说可以帮她找到她的外孙和女儿。老妇止了哭声,面露狐疑。那少年从怀中取出一个令牌,交到这老妇手中。
nbsp;nbsp;nbsp;nbsp;那令牌金光闪闪,瞧着很是不凡,老妇不识字,却因这令牌相信了面前少年的话,用袖子胡乱抹了抹眼泪,随他离开。
nbsp;nbsp;nbsp;nbsp;围着的人群随二人的离开逐渐散去,等到京兆府的人收到报案,匆匆赶到时,哪里还有那老妇的影子?
nbsp;nbsp;nbsp;nbsp;第二件事和宫中一个姓杨的御医相关。
nbsp;nbsp;nbsp;nbsp;初六这日,这位深受宫中贵人信赖的御医暴毙家中,据他的儿子说,他的父亲自几日前便头痛的厉害,到初六这日清晨久久未起,仆役进屋查看时,才发现这御医早就没了气息。
nbsp;nbsp;nbsp;nbsp;尸体停灵家中,太皇太后特遣人来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