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9章 李薇的准备(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意识,像一缕残破的幽灵,在林氏集团那庞大而扭曲的网络边缘艰难地游荡。李薇,代号“信使”,此刻连一个完整的虚拟形象都无法凝聚,只有数据触手在冰冷、混乱的洪流中抽搐。系统最核心的反扑已过,但留下的却是支离破碎的数字废墟和仍在哀嚎的程序。她损失了大部分接入点和数据,勉强gingtoexistence,就像一个被抛弃在宇宙边缘的信号。

但她没有放弃。苏辰那微弱、规律的脉冲信号(滴…滴…滴…)是她唯一的锚点。它像一盏鬼火,在“净化”程序深处摇曳,固执地宣告着一个生命的顽强存在。她追踪着它,解析着它,试图理解它传递的信息,也从中汲取着一丝不让她彻底消散的力量。

就在她几乎要被数字黑暗吞噬时,混乱的数据流中,她感知到了一段异常的波动。它极其微弱,带宽低得可怜,似乎来自一个被遗弃多年的旧信道。然而,它的加密方式和数据特征,却让她心头一跳——那是“霓虹渊”的标记!更让她震惊的是,数据包中竟然包含了基地内部的高精度地理坐标、防御体系的结构性弱点,以及…林正宏启动“幽灵协议”和“潜猎者”的警告。

她咬紧牙关,用残余的能量解析这突如其来的馈赠。坐标指向第七隔离区外围,一个被标记为“遗忘之河”的废弃管道。夜枭!她瞬间反应过来,这是夜枭的回应!他竟然在这种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将情报传递了进来!

情报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她意识深处的迷雾。夜枭不仅提供了脱出和营救的路径,还证实了她之前的发现——基地网络边缘那些异常活跃的“观察者”信号,它们的频率特征与顾明之前接触的U盘数据源吻合,它们来自境外势力,它们正在监听,甚至可能已经开始行动!

更重要的是,夜枭的情报间接证实了顾明和林悠然的处境。只有在绝境中,顾明才会动用那个几乎被遗忘的、针对“夜枭”的紧急求助代码。而陆铭引爆节点造成的瘫痪,夜枭也清楚地描述了其影响——防御体系收缩,资源集中,意外制造了监控盲区。这意味着,顾明和林悠然很可能就在那个爆炸点附近,身受重伤,利用爆炸造成的混乱躲藏起来。

他们还活着!苏辰的信号,夜枭的情报,顾明的求救…所有的碎片在李薇脑海中拼凑成一副残酷却充满希望的画面。他们都还活着,但都身陷绝境。顾明和林悠然被困,濒死,失去了行动能力和与外界联系的能力;苏辰被困在“净化”程序中,顽强反抗,但随时可能被彻底格式化;而她自己,也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被基地系统或那些窥探的“观察者”发现并抹杀。

时间不多了。夜枭的情报是唯一的生机,但他也明确警告了“无后续支援”。一切都得靠她自己。顾明的神经接口已毁,林悠然濒死,他们无法自主行动,更无法穿越复杂的扇区到达“遗忘之河”的入口。她必须想办法,将他们从那个死寂的金属空间里弄出来,并安全地送到管道口。

李薇的虚拟形象在数据洪流中剧烈颤抖,几乎透明。她需要能量,需要计算力,需要能够绕过“幽灵协议”和“观察者”的技术。但她现在拥有的,只有网络边缘最微弱的算力和一些破碎的系统权限。

她深吸一口气,尽管没有肺部,但那种紧迫感和压力让她仿佛窒息。她必须利用陆铭牺牲创造出的短暂窗口。那个节点爆炸造成的瘫痪区域,是她唯一的突破口。林正宏的“潜猎者”正在无差别搜索,那些“观察者”也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在网络边缘游弋。任何显著的能量波动或数据传输都可能暴露她,暴露顾明和林悠然,甚至暴露苏辰的信号。

她开始行动。数据触手像蜘蛛网一样,小心翼翼地向瘫痪区域延伸。她避开那些仍在发出警报的节点,绕过“幽灵协议”留下的数字陷阱。她的目标是寻找任何残存的、可以利用的资源。废弃的维护终端?旧型号的自动化设备?任何一个能被她远程控制并改装的硬件。

夜枭提供的“遗忘之河”入口坐标和声波密钥加密数据块,是她首先要处理的核心任务。声波密钥需要被合成为特定的低频声波才能开启入口。这需要一个声波发生器,而且必须是低频、精确控制的。基地里肯定有这样的设备,可能藏在某个废弃的实验室或维护间。她开始在瘫痪区域附近的旧系统日志和设备清单里搜寻。

同时,她还需要应对“潜猎者”和“观察者”。“潜猎者”是物理威胁,但它们的行动模式和通讯可能受基地网络控制。她需要编写一套轻量级的、能在低权限下运行的干扰程序,一旦感知到“潜猎者”接近,就能在目标区域制造短暂的通讯盲区或信号干扰,为顾明和林悠然争取时间。

“观察者”则是更难缠的对手。它们是纯粹的网络存在,像影子一样依附在基地网络边缘,无声无息地监听。苏辰的信号带有E-系统深层特征,这可能是吸引他们的原因之一。她不能直接对抗它们,那样只会暴露自己。她需要的是一种伪装或屏蔽技术。也许可以利用瘫痪区域的能量风暴残余,制造一个临时的、低功率的信号遮蔽场?或者,编写一段能模拟环境噪音的数据流,将苏辰的信号和她即将进行的任何操作隐藏其中。

她的大脑在超负荷运转,虚拟形象的边缘开始出现裂纹。每进行一次远程扫描或数据检索,她都能感觉到能量的流逝。她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时间了。

幸运的是,陆铭引爆的节点确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也意外地解放了一些被封存多年的旧系统模块。在对瘫痪区域进行深入扫描后,李薇找到了一处被遗忘的地下维护站,那里的系统虽然老旧,但核心功能尚存,而且与外界网络的物理连接已经被切断,相对安全。

她将残余的意识能量注入那个维护站的旧系统,勉强激活了它的备用电源。屏幕亮起,是粗糙的像素和过时的界面。但对李薇来说,这简直是沙漠中的绿洲。

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她找到了她需要的硬件:一个老旧的声波合成器,几个用于环境监测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机器人(可能是早期型号的维护或侦查机器人),以及一些用于信号处理和能量转换的模块。

她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改装工作中。她将夜枭提供的加密声波密钥数据块输入声波合成器,开始进行复杂的频率合成和波形校准。这需要极高的精度,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导致入口无法开启。她同时远程控制那些老旧机器人,将它们改装成搭载干扰器和信号屏蔽模块的简易载具。她编写新的控制程序,让它们具备基本的自主导航和规避能力,最重要的是,它们必须足够隐蔽,能够穿过复杂的废弃通道,抵达顾明和林悠然藏身的区域。

她将干扰“潜猎者”的程序和屏蔽“观察者”的模块集成到机器人上。干扰程序会在感知到特定频率(可能与“潜猎者”内部通讯有关)时,在机器人周围释放一个短暂的、低功率的电磁脉冲,干扰敌人的传感器。屏蔽模块则会利用机器人自身的能量波动,结合环境残余的能量风暴,制造一个微型的信号伪装场,希望能瞒过那些无处不在的“观察者”。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每当基地系统的核心程序发出痛苦的哀嚎,或是有新的“潜猎者”信号在附近闪烁,李薇的心就悬得更高。她知道,林正宏不会给他们太多时间。而那些“观察者”,更是让她感到毛骨悚然——他们似乎对苏辰的信号异常敏感,如果她的行动暴露了苏辰的位置,后果不堪设想。

她在改装机器人时,也尝试着根据夜枭提供的信息和苏辰信号的位置,大致推测顾明和林悠然可能藏身的区域。陆铭很可能将他们带到了一个他预设的安全点。那个死寂的金属空间,也许就是那个维护站附近的一个废弃设备间。如果能确认位置,她就可以直接派遣机器人过去。

她利用维护站残存的扫描功能,对周边区域进行低功率扫描。扫描结果一片混乱,充满了爆炸残留的能量干扰和系统错误。但在一片废墟数据中,她捕捉到了一丝微弱的、不属于基地的能量签名——那是E-系统特有的低频共振,微弱到几乎无法察觉,但她无比熟悉。它与苏辰的信号频率不同,但根源相似。有两个这样的签名,一个极度微弱,一个稍强一些,而且非常稳定,似乎处于一种…静止状态。

顾明和林悠然!她瞬间确定了。那个静止、微弱的签名是林悠然,那个稍强一些、但也濒临熄灭的是顾明。他们就在附近!就在这个维护站的扫描范围之内,很可能就在那个死寂的金属空间里!陆铭真的将他们带到了这里!

这个发现让她精神一振。她不再需要在混乱的地图上大海捞针,目标变得清晰而具体。她立刻根据扫描结果,将机器人控制程序的目标坐标锁定在那个能量签名最集中的区域。

她将最后一个改装完成的机器人(一个看起来像多足蜘蛛的旧式维护机器人)进行了最终检查。它搭载了声波合成器模块、干扰器、屏蔽模块,以及一个可以与顾明旧终端物理连接的数据线。她还在它的存储器里留下了给顾明和林悠然的信息——简短、直接,告诉他们这是她派出的,如何使用声波密钥,以及必须尽快行动的紧迫性。

她的能量几乎耗尽了。虚拟形象变得模糊不清,数据触手也无力地垂下。但她的意志异常坚定。她知道,这台机器人和它携带的工具,是顾明和林悠然唯一的希望,也是他们营救苏辰的唯一可能。

“去吧…”她在数字空间中低语,声音微弱得只有自己能听到,“找到他们…带他们去遗忘之河…”

她启动了机器人。多足蜘蛛机器人发出轻微的机械声,在李薇的远程控制下,沿着废弃维护通道开始移动。它的脚步声回荡在死寂的地下空间里,每一步都像踏在李薇紧绷的心弦上。

她留在维护站的旧系统里,勉强维持着对机器人的远程监控和对网络边缘的感知。苏辰的信号(滴…滴…滴…)依旧顽强地跳动着,像遥远的灯塔。那些“观察者”的信号也依然活跃,像隐藏在暗处的眼睛。而“潜猎者”的数字签名,则像幽灵一样在网络中游荡,随时可能扑向猎物。

李薇知道,从这一刻起,主动权稍稍回到了他们手中。但风险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旦机器人被发现,或者“观察者”捕捉到异常,整个计划就会瞬间崩塌。她能做的,只有在这里等待,等待机器人能否成功抵达,等待顾明和林悠然能否接收到她的信息并振作起来,等待命运那根悬而未决的线,最终会指向何方。

她的虚拟形象彻底消散,融入了维护站老旧系统的微弱光芒中。只剩下对苏辰信号的执着感知,以及对顾明和林悠然安危的深深担忧。在数字的黑暗中,她默默地,等待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