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侧妃(第3页)
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将她送回秦王府。
我也请求父皇正式颁布圣旨:认定邓玉婵为正妃,而你的观音奴只能成为侧妃。”
“谢二哥。。。谢二哥…”
尽管被抽了一鞭,但朱樉内心深处明白,这是兄长因对自己失去信心所致。
哽咽间他向朱栤坦言,“我朱樉确实给你二哥丢脸了。”
朱栤冷冷地骂:“你这混账!孤虽严格对待你们几个,但你好好想想自己的作为是否称职。
况且,父亲赐给你的领地离边塞最近。
我若不在现在严加管束你们,未来一旦驻守边疆,你又怎能保命回家!”
眼中渐渐流露一丝怜惜之情后,看着涕泗满面的朱樉调侃说:"臭小子别哭了!从小就跟屁虫一样围着我不放。
你长大了还让老子给你擦屁股收拾残局!要是哪天我没有能力照顾你们兄弟几个,谁还能帮得了你呢!收起眼泪来!那只会暴露自己的软弱。
记住——我们要做捍卫家国的大明王子。
拿起刀枪去争取你想拥有的荣耀吧!"
随后,在明宫中见到凯旋归来的次子,朱元璋笑容满面,对勇猛善战并具有领导力的朱栤赞赏不已:"我的好儿子栤儿啊,可把我惦记死了。
回来真是太好了!"
对此评价,虽然朱栤嘴角扬起一丝不屑的笑容回敬父亲一句,"爹您激动也没必要吧。”
但是言语之间仍透着一股自信之气。
他年少时即纵横沙漠草原,打得北地敌人望风披靡。
纵观中华数千年历史,唯有西汉霍去病将军曾建此般伟业!更甚,凭借系统的恩赐之助,朱栤心中确信只要运用得当,只需一年光景即可再度举兵南下漠北,创造属于自己的千古英名。
这一场交谈最终以父子俩互相理解达成共识而画上句号,场景令人感慨万分:壮哉,吾辈栋梁!
“岂能不感动?”
“我们朱家的儿郎果然非比寻常。”
“对有功之人若不予奖赏,那可不是我的行事风格。
说说看,你想要什么?”
“只要你开口,无论什么都属于你的。”
朱元璋面露满意之色,微微点头,随即笑着向朱栤问道:“想不想去江南走一走?我授予你巡视江南的权力,不妨轻松几日。
等你想回来时,再回朝帮我就是。”
“如今天下百姓依然衣食无着,苦不堪言。”
“作为大明皇子,怎可只图个人安逸?”
“如果父皇真有意赏赐于我……”
“恳请父皇加封我的众位将领。
他们至今未曾获爵。”
邓镇、常升、李景隆均为跟随朱栤北伐的功勋,此次战功卓著,不应因他们是国公世子而忽视其贡献。
“常升是常遇春的次子,本来就没有爵位,这次战功赫赫,父皇不如封他为侯,也总算告慰已故的常将军。
总不能像他的大哥那样,终日无所事事,像个废物一样。”
朱元璋思忖片刻后道:“那就封他为揭阳侯,也算对得起已故的常遇春。”
“父皇英明。”
朱栤略一点头,继而拱手问:“那邓镇与李景隆又如何呢?”
“他们两位分别是曹国公和卫国公的嫡长子,日后自然要承袭父亲的国公之位。
若是现在封侯,将来的承袭又该如何安排?再说一门两侯甚至两公,消息传出去也会引发一些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