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75 附录二(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无色:“这仅仅是行程吗?有没有反思?”

徐兄:“文似看山不喜平,太平淡了没人看的”

无色:“好吧。受教。但我也只能写出这种。我不是写小说的”

徐兄:“无论什么文体,都力求简单明了,跌宕起伏。你这样写,作为自己的日记无可厚非,但距离发表太远了”

无色:“嗯嗯”

徐兄:“如果是游记,那总要把每个地方的特色写出来吧?”

无色:“这样理解是不是太“肤浅”了(不好意思)”

徐兄:“问题是我看了好几章,都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

无色:“我想表达当今社会一班人的苦难艰辛”,“这样,如果你有兴致读完,还是这样理解,那我没话说”

徐兄:“通过你流浪所见的浮光掠影,就能反映现代人的苦难艰辛?”

无色:“不能见一斑吗?”

徐兄:“通过你流浪所见的浮光掠影,就能反映现代人的苦难艰辛?”

无色:“好吧。谢谢兄”

徐兄:“不早了,休息吧”

无色:“嗯嗯。打扰,不好意思。我只是丢了李老师的电话,想打听一下而已”,“实在不好意思,丢丑了”

徐兄:“李老师的联系方式我帮你问,但是文章建议你不要拿出去”

无色:“谨记!我不拿外人看就是了”

徐兄:“李老师是美术家协会主席”

无色:“我知道。以前是我单位领导。也写过书《听雨楼看画》,送过我。我也拜访过他”

徐兄:“你现在哪儿工作?哪个单位?”

无色:“私人的厂建房,代管”,“那就这样。谢谢兄”

徐兄:“你文字功底有的,但是对组织架构这些掌握不够”

无色:“我很喜欢《东方》这篇,如果你还样理解。那的确是我问题”,“不探讨了,总之谢谢兄”

徐兄:“这篇我前面看过的,也是一个感受,只记录你的行程,没有表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

无色:“谢谢指教”

徐兄:“你可以尝试写800字左右的短文,力求故事完整,情节生动”

无色:“我又不是作家,写短文干什么?我记叙,是为了记录这个时代的一面。”

徐兄:“写不好短文,就写不好长文。跟是不是作家无关,而是有读者愿意看才最重要”

无色:“我不是为写而写。这就是我记叙的目的。我跟兄的思想存在差距”

徐兄:“没有读者,你再有想法也是零。

不是写实没有人看,而是你所谓的实没有实在社会的痛点上。”

无色:“一情,让人家破人亡,谁的错?社会底层的苦难,是谁的错?不值记录和反思吗?”

徐兄:“我也不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而且歌功颂德的文章看的人更不多。情也好,穷也好,难道你自己没问题?你的这个文章目前不要说反思,连记录都没有切中主题。尤其是人物描写这一块,非常模糊

不说了。”

无色:“我做过视频,听,可能反馈的效果更好。只是不是热点,关注的少些。就是以经历反映社会。你对我说的构架等问题或许都是对的,也就是说文章写作的一种方法和技巧。但我的只能认为是文字,是记叙。”

徐兄:“徐霞客游记看过吗?”

无色:“没曾全部读过,听闻”

徐兄:“我给你看一篇我写的游记,权当参考”

无色:“我认为文字没有也不需要构架”

徐兄:“没有架构,就好比人没有骨头,谁还认为你的文字有看头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