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40150(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就见垂垂老矣却依旧道骨仙风的道南大儒龟山先生杨相公率先走到中央,负手不急不缓地说完一段道德经的讲学。等众人的思绪都被引入其中,沉浸不能自拔时,渐渐将经典引向天理人欲的天人理念。

nbsp;nbsp;nbsp;nbsp;杨时:“今日之辩,非为义利二字孰高孰低,实乃治国治事治人的根本究竟何在”

nbsp;nbsp;nbsp;nbsp;“若无天理悬于人心,若无仁义铸为铁律,则所谓‘实务’终会成为饲虎之肉,所谓‘利益’恰似饮鸩之酒。”

nbsp;nbsp;nbsp;nbsp;“格物须先正心,犹农夫耕田必先修犁。心术不正而务实事,恰似持残犁垦荒,地愈耕愈瘠。”

nbsp;nbsp;nbsp;nbsp;“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然今日诸多之弊病,不在技穷,而在道丧。”

nbsp;nbsp;nbsp;nbsp;“龟山先生,”听到此处,吕本中起身拱手,道,“先生言心术正则万事理,然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靖康金兵破城当日,满城注疏不及一桶火油能救我东京城。”

nbsp;nbsp;nbsp;nbsp;“此刻燕云之外,金人正在铸造攻城重器,难道我等要待天下人都成圣贤,才去铸剑造甲?”

nbsp;nbsp;nbsp;nbsp;【台下的完颜勖停下笔,紧张地想:不妙,想不到这里已有人知晓我们掌握大宋攻城器的秘密。】

nbsp;nbsp;nbsp;nbsp;当众人皆深以为然地点头时,吕本中抬手叫人搬上来两架机器,指着其中一架道:“此乃科学院农学士子所献‘三脚耧犁’,使江南垦荒效率倍增。”又指向另一架,“此乃建康军器坊所造‘铁火鹞’,射程三百步可焚敌楼。”

nbsp;nbsp;nbsp;nbsp;【完颜勖瞪大眼睛盯住搬上台的两架器械,我大金已经进步神速,努力追赶器械上的落后,宋人却又研制出不知多少新武器。完颜勖心情一时崇敬一时愤懑,高低起伏,绵延不绝。】

nbsp;nbsp;nbsp;nbsp;【高丽的使臣伸长脖颈,脸上写满了:我看到,我羡慕,我想要,几个字。】

nbsp;nbsp;nbsp;nbsp;【角落里的西夏使臣笑开花,好好,盟友强,即我强。】

nbsp;nbsp;nbsp;nbsp;【吐蕃使者们你看我我看你:不明白,但是很厉害啊。】

nbsp;nbsp;nbsp;nbsp;“这些实务之器,都于水火中试错百次所得。空谈饿死事小,总不能让饥兵手持烂戟驻守边关?”

nbsp;nbsp;nbsp;nbsp;韩世忠适时起身附言道:“金人侵我国土时,将士饥瘦,军械老损,河北三镇救国义士众多,却苦于无战马铠甲之利。

nbsp;nbsp;nbsp;nbsp;若无军队,国家百姓在别国眼里犹如猪狗牛羊,尽可掠之杀之。若无实务,就没有建设军队的资源。只靠提升税赋补全军费,就如饮鸩止渴。不如实务兴国,藏富于民,惠及军政。可保家国安宁。”

nbsp;nbsp;nbsp;nbsp;几人就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实务重利哪个才是最紧要的大事进行了数轮的辩证,直至华灯初上,顺天门下围观的学子们都顾不上风度席地坐下时,吕本中的‘义利统一’、‘知行并用’终于抛出。

nbsp;nbsp;nbsp;nbsp;“义利统一,知行并用,谈之简单。然人心如堤,道德根基不固,实务洪流必先冲决社稷。当年王相公青苗法本为惠民,为何反成酷吏敛财之具?非法令不精,实因州县官心中无‘不忍人之政’。”谈了一天道理的七十五岁老人杨大儒此时说话也有点干巴巴的了,不复一开始时精神抖擞,他仰头看向始终坐在高台上倾听的朱红身影,缓缓叹息,退后半步,“若施政至此,诸公可有应对之法?”

nbsp;nbsp;nbsp;nbsp;“引官家登基时所立律法可治,不忠之人曰可杀,不义之人曰可杀。贩国之刃曰可杀,贩民之人曰可杀。皇亲贵胄曰可杀,世世朱紫曰可杀。”吕本中松了口气,拱手道,“理法为无形之刃,律法为有形之刃,二者结合群小必无所遁。”

nbsp;nbsp;nbsp;nbsp;杀杀杀,好重的杀气。

nbsp;nbsp;nbsp;nbsp;在场的所有人终于想起来赵官家登基时捣毁太庙石碑,重立的戒碑。再一次确定当今女帝实在暴躁,犯在她手里,那是直接杀掉了事啊。

nbsp;nbsp;nbsp;nbsp;学会到了这里,赵芫觉得已无须继续听下去,起身回宫。吴俞等殿前司拥在身后,追随远去。

nbsp;nbsp;nbsp;nbsp;赵官家不在了,之后的顺天学会便真的成了学术交流大会,每日都有各家名士上台讲学,依旧办得红红火火,如火如荼。

nbsp;nbsp;nbsp;nbsp;江宁府。

nbsp;nbsp;nbsp;nbsp;顺天学会的论道内容摆放在知府李纲的案前,

nbsp;nbsp;nbsp;nbsp;“来人。”

nbsp;nbsp;nbsp;nbsp;“李相公何事吩咐?”门口府兵入内。

nbsp;nbsp;nbsp;nbsp;“点三百府兵,随我前往申府、罗府、汪府。”李纲清扫衣袖,挺直脊背,负手走向府衙外。

nbsp;nbsp;nbsp;nbsp;府衙兵丁全副武装,冲进内城望族勋贵的家中,依照名单一一抓人。

nbsp;nbsp;nbsp;nbsp;除了世家豪强,还有与其勾连的江宁府官员,上到判官、知县,下到户护曹、主簿,全部抓捕归案。

nbsp;nbsp;nbsp;nbsp;半年来,巡查的过程虽遭到重重阻碍,但李纲到底是李纲,已经掌握到了足以治某些关键人物罪名的证据。只不过他一直在犹豫如何更好地处理此事,而不引起江南士族的敌视。

nbsp;nbsp;nbsp;nbsp;直到顺天学会传遍天下,李纲才下定了决心。

nbsp;nbsp;nbsp;nbsp;律法之刃,既由官家开锋。

nbsp;nbsp;nbsp;nbsp;现在,就让他将这柄利刃打磨得更加锋利,威慑天下群小罢。

nbsp;nbsp;nbsp;nbsp;为了新政能真正实施下去,一切都可以办。

nbsp;nbsp;nbsp;nbsp;当豪强老爷与江宁府的官员们被加上镣铐,按跪在府衙大堂外审判罪行时,仍然无所畏惧狂妄叫嚣着。这些人在江宁府世代经营,可以说是此地的地下皇帝也不为过,李纲敢抓他们,用不了多久必定药丸。

nbsp;nbsp;nbsp;nbsp;然而上首的知府李纲一副铁面无私的表情,根本不惧他们的威胁,反而让人将在场者的罪证全部拿出来扔在他们面前。

nbsp;nbsp;nbsp;nbsp;“铁证如山,你们还有什么话要交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