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8090(第1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nbsp;nbsp;nbsp;nbsp;当完颜宗望意识到中计,率军连夜奔回咸阳城时,城头上飘扬的烈火朱雀旗帜并着数面三旓龙纛映入他的视野,霎时间,完颜宗望只感到天旋地转,一股强烈的闷痛从心口窜上来。

nbsp;nbsp;nbsp;nbsp;跟随在侧的萧裕惊恐地看着二太子张口喷出黑血,然后整个人仰头栽下马背,“二太子殿下!”

nbsp;nbsp;nbsp;nbsp;“元帅!”“殿下!”

nbsp;nbsp;nbsp;nbsp;一众心腹惊慌失措下去扶人。好在完颜宗望晕了片刻,就清醒过来,在众金军将领的搀扶下重新上马。他仰头望着咸阳的城墙,恍惚间,仿佛在城头见到了那道身穿朱红公服的少女的影子,正无情地自上而下俯视着他。

nbsp;nbsp;nbsp;nbsp;赵、芫!

nbsp;nbsp;nbsp;nbsp;这个名字此时此刻如同刀斧血淋淋地劈刻在了完颜宗望的心头。

nbsp;nbsp;nbsp;nbsp;第88章入京兆府

nbsp;nbsp;nbsp;nbsp;“撤!”

nbsp;nbsp;nbsp;nbsp;他双目通红地吐出这个字。

nbsp;nbsp;nbsp;nbsp;他的身后还有七万骑兵,可他们已精疲力竭。他还有心腹大将可以调动,可他们已失去斗志。

nbsp;nbsp;nbsp;nbsp;此时,再多恨,再多的不甘,都无济于事。他失去的不仅是士气,不仅是一座咸阳城,还有全部的粮草补给和后勤部队。

nbsp;nbsp;nbsp;nbsp;现在,赵官家不率兵出城来追杀金军,都算好事了!

nbsp;nbsp;nbsp;nbsp;对如今结果一清二楚的的完颜宗望咬着牙在无限的怨恨当中重复了撤军的命令。

nbsp;nbsp;nbsp;nbsp;这回,是真的撤退。没有一丝侥幸的全面撤退。

nbsp;nbsp;nbsp;nbsp;虽然依旧有小股金军领着永兴军路中部的许多小城寨,但宗望的主力军却是真真切切地一路头也不回地撤向延安府。

nbsp;nbsp;nbsp;nbsp;赵官家的换城战,一战名声大噪,比之当初兴仁府大捷更甚。毕竟当初兴仁府大捷有着诸多因素,有新官家阵前登基的士气提振作用,还有军民到了生死存亡、破釜沉舟的关窍时候。那时新官家赵芫,万全是靠‘势’压倒了完颜兀术,是万众一心的成果。

nbsp;nbsp;nbsp;nbsp;可今日的换城战不一样,从下令诸路不许勤王开始,到切断金军退路形成远距离包围圈,再到细致无比的耐心无比的对散股金军的迂回清剿战役,和金军佯装大规模追杀宋军各部实则直冲赵官家本部而去,反而一头扎进赵芫提前预备好的空城当中。每一个环节都变幻莫测,令人摸不着头脑,却在今日看起来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nbsp;nbsp;nbsp;nbsp;听闻此战的消息,武将们无不眼前一亮对赵官家刮目相看,连文官们大多数都惊得不轻。若说当日兴仁府大捷中,赵官家之勇猛似霸王项羽,那么今次,从她身上延伸出的影子则名为刘邦。项羽和刘邦,谁更可怕?对文官集团来说,绝对是刘邦的威慑力更强。

nbsp;nbsp;nbsp;nbsp;赵官家赵芫,她才堪堪十五岁啊。

nbsp;nbsp;nbsp;nbsp;若要问此战对文官集团具体的威慑力体现在哪里,端看赵官家背后的东京城,原本人憎鬼厌的参政知事兼吏部尚书的韩离素、韩刽子手,府上渐渐重新有了宾客,或来交好,或来打听官家喜好。

nbsp;nbsp;nbsp;nbsp;被临时召回来留守东京城的宗泽满心复杂,当年出使金国的,只靠一身莽劲废黜贪官的小娃娃,真的改换了大宋的天地,甚至力挽狂澜扶大夏将倾。令宗泽时而内心欣慰,又忍不住时常担忧这样的局面不能长久。但看到赵官家亲自设计的这一战,他时刻提在半空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nbsp;nbsp;nbsp;nbsp;李纲、张叔夜等人同样震惊许久,赵官家登基后大刀阔斧改革,在他们看来一定是很鲁莽冲动的性情。虽然几人为主战极力配合,但心中对赵芫在政事上迈步如此急躁依然感到无比忧虑。可如今一瞧,豁,换城战中展现出来的耐心,简直不像是政事上的赵官家。

nbsp;nbsp;nbsp;nbsp;大刀阔斧阳谋治国,诡谲莫测奇谋用兵。

nbsp;nbsp;nbsp;nbsp;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啊!私底下,李纲欣慰地对张叔夜如此感慨。以官家的年纪,未来还有着无限的成长空间,前路坦荡光明。

nbsp;nbsp;nbsp;nbsp;唉,当初发现官家这根苗苗的人怎么就不是自己呢?郭孝友那厮还是太年轻气盛,官家性情如此急躁,肯定与郭孝友的教育方式脱不开干系!

nbsp;nbsp;nbsp;nbsp;都怪郭孝友啦!

nbsp;nbsp;nbsp;nbsp;永兴军路。

nbsp;nbsp;nbsp;nbsp;奉命率军镇守在宁州的秦凤路将领关师古在听闻此战后,精神大震,召集了手下将领一起来商讨战局。

nbsp;nbsp;nbsp;nbsp;“官家神机妙算,此次金军遭受大创,恐怕短时间再不敢继续进攻中原。”坐在主位上胡须整齐、鼻直口方,正气十足的中年将领脸上满是欣慰和振奋之情,正是秦凤路的统帅关师古。

nbsp;nbsp;nbsp;nbsp;将士们亦精神抖擞,振奋地议论着赵官家的布局之精巧。

nbsp;nbsp;nbsp;nbsp;“只可惜,未能参与换城之战。”有将士忍不住发出遗憾的感慨,“此一战必定青史留名,跟在官家身边的将领有福。”

nbsp;nbsp;nbsp;nbsp;另一将士则反驳道:“金军正在撤退途中,我等并非没有立功的机会。”

nbsp;nbsp;nbsp;nbsp;“可官家让我们守住下路。”

nbsp;nbsp;nbsp;nbsp;“那是因为金军初时来势汹汹,势不可挡。现今情况有所不同。”

nbsp;nbsp;nbsp;nbsp;“换城战后,金军士气必定低迷,如同败家之犬,正该是乘胜追击的好时候!我们也应该出兵助官家一臂之力!”

nbsp;nbsp;nbsp;nbsp;“可官家未曾有所指示。”

nbsp;nbsp;nbsp;nbsp;“什么事都等指示?战局时机稍纵即逝!”

nbsp;nbsp;nbsp;nbsp;关师古把将士们聚过来吃酒庆贺,将士们却因要不要出兵追寇吵成一团。

nbsp;nbsp;nbsp;nbsp;直到有将士来询问他的意见,关师古沉吟思索着,要不要出兵追寇?底下人所言不错,战机稍纵即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