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医馆开业(第2页)
对于这家子医者,孟晚还是尊敬的,不说旁的,金秋十月他的身子还要青杏帮忙。
苗老爷子精瘦黝黑的手忙摆了摆,“孟夫郎这是说的哪里话,是我们这一家子拖家带口劳你费心了。”
孟晚当下差的是人而不是钱,一间小小的院子倒不算什么,“你们一家先在前院住着,临街的这面我会叫人改成医馆,供你和青杏坐堂。”
他们一家暂且没搬家,一是因为宋亭舟腿伤未愈,住在县衙更方便一些。
二是某些事情彻底解决,另一头的宅子他同样要买下来,与中间的空地一起相互打通,到那时建好了再搬家也不迟。
雪生已经找好了工人动工,先将临街的厢房改好了,就开始在两个宅子之间的空地上建房。
苗家一家子的小豆丁,除了青杏外,第二大的阿寻今年也才十一岁,倒是和楚辞年龄相差无几,老四忍冬同是不出声的,孟晚便叫楚辞白天过去找他们一起玩,晚上吃饭了在回家来。
他目前算是解决一桩心事,安心养了月余身体,嗜睡之状也稍稍减退了。
二月中旬,西宅的厢房彻底改建完成,一间医馆一间药房并列。
鞭炮声在清晨的大街上响彻,世安医馆与世安药房同时开张。令人惊奇的是,医馆里坐诊的竟是位年龄不大的女郎中,药堂里买药的则是一个老头加上一串小孩子。
苗郎中将医馆让出来给孙女坐堂,自己在药房却也没闲着。
孟晚写了一沓传单,又找了城中的报童,四处散,上书世安医馆新店开张,前三日免费为百姓们问诊。不论男女老少是何身份,皆可上门求医。
本来还对女郎中坐堂指指点点的百姓们瞬间闭起了嘴巴,等第一个年长的妇人犹犹豫豫的上前求诊后,被青杏私下带进房内拉下布帘,确诊为带下之病,遂开了药方,嘱咐了一番后令其到隔壁药房拿药。
隔壁的苗家老三小蓟见来者是女子,便自己去接待。他也是小哥儿,年后已经八岁,长相白净清秀,只可惜一只脚是跛的。
他为那年长的妇人按方拿药,又详细叮嘱对方怎么煎药服用,看样子是个极为细心的孩子。
见真有人问诊拿药后,其余人不免蠢蠢欲动,反正是免费看诊,就是看的不好不买药就是了。
渐渐的进来求诊的人越来越多,阿寻和被孟晚叫过去的楚辞就在一旁给青杏打下手,若是有人捣乱,楚辞这个半大的小子也能顶上用处。
第三日真的有人陈年旧疴被青杏诊出后,排队问诊的队伍已经从医馆门口排到街边去了。
突然有个年轻汉子背着个年迈的老者了冲过来,“这里的郎中可真是免费问诊?”
旁边有好心的人见他神色急切,便答了句,“确实如此,是个女郎中,前日我家老婆子过来求诊,开了几服药回去竟真的有效。”
“我小孙子风寒吃了药也减缓了。”
“我家的也是。”
旁边人七嘴八舌的附和。真到了和自己身体息息相关,女子行医虽然艰难,但医术在身,在没有其他好选择的时候,照样能受人尊敬。
青杏在盛京无人敢用,不过是因为盛京不缺医术高强的郎中罢了。
汉子神色焦急,听了前一句便忍不住挤到前头去了,“郎中!求您快救救我爹。”
替人把脉的青杏听到他的喊声忙站起身来,“劳烦大家让让。”
有人刚要排到自己,眼见着青杏又要先救治别人,千般万般的不愿意,堵在门口不动弹。
“大家可以先到我这儿来把脉。”阿寻突然找了张椅子坐在青杏身边。
本来一个女郎中就够匪夷所思的了,这些子换成个年龄更小的哥儿,谁都觉得他是在玩笑,无一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