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4章(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明然,表妹,你们既是母后的亲眷,便是我最亲近的家人。往后日子还长,不论你们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记得随时告诉我,”谢怀衍说着,看了姜湛一眼,“明然,你我自小一起长大,一起念书切磋,虽然如今各自分别,但情分是不会变的。”

“表妹也不必再对我心存敬畏,”谢怀衍语气柔和,“明然是你的兄长,我亦是你的表兄,往后万万不要同我生分。”

姜清窈垂眸:“殿下的话,我记住了。”

几人又坐了片刻,便有朝臣前来向谢怀衍禀报朝政要事。姜湛见状,便起身道:“既然殿下还有公务在身,我和窈窈就不打扰了。”

谢怀衍点头,亲自送了他们出去。

踏出东宫的那一刻,姜清窈才觉得周身的僵硬如冰雪消融一般尽数散去。她深吸一口气,一眼看见晦暗的天色又有了转明的趋势,稀薄的日光自云层后渗出,将屈指可数的暖意落在了她身上。

“窈窈,”姜湛摸了摸她的头,“回去后切莫多思,一切有哥哥在呢。”

姜清窈鼻子一酸,攥住他的衣袖,点了点头:“哥哥放心,我明白的。”

兄妹二人在宫道上分别,姜清窈独自向着永安宫的方向走去。她在心中默默盘算着日子,期盼着过几日能够听见谢怀琤的消息。

她。。。。。。很想他。

*

日子波澜不惊地过了月余,姜清窈每日如往常一样在萤雪殿读书上学,在演武场骑马。有时在永安宫碰见谢怀衍,他的语气总是关怀备至的,而她只能笑着回应,心中却愈发窒闷。

一场连绵的春雨过后,她在枕月堂看书,却觉得那空气中的潮湿黏腻也蔓延到了心上,扰得自己烦躁难安,索性将书一丢,起身往韶园去了。

这个时候,韶园少有人来,四周只听得见风声。姜清窈小心地避开了湿滑的石子路,打算去韶园外的那处亭子里坐坐。尚未走到近前,她却看见亭子里坐了一个人。

那人手执书卷,侧影沉静,对周遭的一切声响毫无反应。

姜清窈怔了怔,提起裙角迈步进了亭子,轻声唤道:“见过闻姐姐。”

闻萱宜闻声抬头,看清是她,淡淡扬起一个笑:“姜妹妹。”寒暄了这么一句后,她很快又垂下头,继续看起了书。

姜清窈虽与她相识,但却不甚熟稔,加之闻萱宜又是个少言寡语的性子,因而一时间也默默无话,便在另一边坐了下来,独自望着亭外的景致出神。

在这样寂静的地方,她的心终于久违地沉了下来,像是剥落了缠绕其上的荆棘与尖刺,完完全全地松快了。

耳边是闻萱宜偶尔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姜清窈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鼻间的湿润之意。不知过了多久,她再度转头,发觉闻萱宜已经合上了书,正如她一样,在望着远处发呆。

姜清窈记得,闻萱宜因为常年教养在宫中的缘故,亦有一处单独的居所,就在太后寝宫附近。而长公主爱女心切,得了空便会入宫向太后请安,顺便探望女儿。

今日午膳时,皇后曾随口提起怀宁长公主进宫的消息。算起时辰,这会子长公主应当并未出宫,怎么闻萱宜却没有同母亲待在一处,而是独自一人来了这里看书?

她心中疑惑,却没有开口询问,只克制地垂眸扫了眼亭中桌案上的书册,下意识开口道:“闻姐姐在看冯祯老先生的《倚云闲记》?”

闻萱宜颔首。

此书是前朝一位文学大家冯祯所著,却并非适龄学子们所必诵读的著作,而是一本充满闲情雅趣、平淡自然的书。冯祯早年在朝为官,后来却因不耐于仕途之中的明争暗斗和种种挫折选择了辞官归隐。他擅长书画,又爱品评诗文,因而将一生所著诸多评论文章皆收进此书。

姜清窈想,这本书倒是与闻萱宜的气度很是相契合,淡泊温雅,平和宁静。她想着,不禁笑道:“我很喜欢冯老先生笔下有关修身养性的篇章,每当心中躁郁时便忍不住翻开几页。”

提及这个话题,闻萱宜的眉眼多了些灵动,微微笑道:“正是。我也常在心烦之时读他的文章。”她摩挲着书页,语气带了几分遗憾:“只可惜,我没能珍藏到老先生的真迹,只能读一读其他人的抄本。”

姜清窈忽然想起什么,迟疑道:“我曾听阿瑶说过,三殿下酷喜收藏这些原本真迹,他宫中的书斋有不少前朝文人大家的作品,其中似乎就有这本书。”

闻萱宜有些意外地抬眸:“当真?”

姜清窈赧然道:“我也只是听阿瑶随口提起过,并未问过三殿下。”

闻萱宜的眸子微微漾起一点光华,道:“若三殿下果真藏有此书,那么我定要设法向他借来看一看才甘心。”

“闻姐姐,今日你怎么得了空在这里读书?”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姜清窈问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