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040(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

是的,到了11中下旬的时候,熠国各省已经开始丰收了。

这次丰收的当然都是粮食作物。

水稻、小麦、玉米……并不是所有作物都能像大家预想的那样在60天之内收割,但到了现在也大部分都报上产量了。

因为农业部的努力推进,所有省份都努力扩建了至少20座专门用来种粮食作物的农业塔。

这20座农业塔占地面积在100亩左右,而实际用到的位置绝对超过1000亩,种的又都是新的高产种子,在农业塔里日夜不停地进行光照催化和营养液的补充,这样精心的栽培下,“孩子”们的起跑线就比传统种植要高很多了。

总而言之熠国大力推广立体农业种植塔的效果斐然,在11月21日这天全国的总产量统计数额也下来了。

农业塔种植粮食的第一个收获季,全国水稻收获了超过2000万吨,小麦则是超过1890万吨。

两大主食产量惊人,毕竟这只是一部分农业塔的其中一季产量而已。而仅仅是这两个多月的收获已经可以解决1亿人一年的伙食了。

拿到这个产量报告的崔部长老泪纵横。

说实话,自从全球灾变以后他们的压力真的很大,从前全世界没有灾变的时候,当时他们的杂交水稻之父生前曾经用笃定的语气说,全国不可能再有灾荒了。

可是谁能想到全球会发生这么大的灾难,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再一次面临了粮荒,面临了挨饿。

谁也想不到啊……

天气严寒的那几年,很多北方的农民都几乎绝收了,当时农业部的工作人员亲自过去查看情况,还安慰老乡说,以后情况会好的。

然而情况没有变好,粮食产量一年比一年少,他们不得不推进了粮食限购,用这个办法更多地储存粮食以面临之后可能出现的更大危机。但是粮食不是省省就能出来的,只能说是尽可能减少浪费,重点还是在土地的产量。

而现在,崔部长终于可以放心一些了,他这些日子不知道给各地的农业厅打了多少电话劝说他们多建农业塔,毕竟有太多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了。

然而粮食这种东西你早一天种上就早一天收,想要让全国尽早摆脱粮荒的威胁,那就只能全国各省份一起努力。

好在现在结果是好的,好在除了现在已经收获的几千万吨以外,后续还有许多粮食正在等着被收割。

这产量并没有被隐瞒下来。

也根本没办法瞒着。

因为熠国发布了一个通知,从2052年12月1日开始,熠国取消粮食限购令。

此时距离熠国发布粮食限购令已经过去了800多天。

得知了这个消息的熠国民众举国欢腾。

……

而在熠国欢庆粮食限购令取消的时候,熠国的北方邻国蒙国迎来了一队特殊的客人。

百事国代表在11月21日这天终于正式派遣代表来谈举国搬迁的事情了,因为海平面不断上涨,三面环海的百事国被淹没了大片土地。

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了。

百事国副总统朴同旭看着眼前已经基本建成的百事城,叹了口气。

第32章

其实百事国最早谈租地的时候是跟熠国谈的,然而熠国毫不犹豫地就拒绝了这个要求。

“我们熠国人口过多,我们的土地光是想要让自己的民众在这种灾变环境下生存,就已经要费尽全力了,实在是没有这个条件……”

总之,熠国不管是对哪个国家都是这套说辞,但人家这也算正当理由,因为熠国人口的确是多。

可大家又都知道,熠国就算人口多,现在全球都在变成这样,多少国家已经消失,可他们国家这么多人,仅仅是主要是限购,没有陷入过于严重的粮荒,秩序还跟灾变之前一样,甚至医疗系统也没有崩溃。

实在是一个很可怕的国家。

……

而另一边,钟黛这么多天时间终于把水稻种植区域画完了一部分——毕竟光是水稻种植区域面积就非常大,钟黛现在这速度已经算快的了,如果顺利的话,钟黛还要将现在画的这区域再多画几次,几个大区域才能组成完整的水稻种植区。

当然,钟黛有时间慢慢画,现在她正好奇地站在刚刚新鲜出炉的水稻种植工厂里看着种植机器人用机械臂栽种秧苗。

这些秧苗在营养液中在生长几天后,就会开始往里投放鱼苗了,现在鱼苗还没有运过来,不过已经确定要养的鱼是草鱼和鲫鱼。

钟黛十分理解那些沉迷于各地农业厅直播农业塔收割的年轻人,说真的,如果现在是人在插秧,钟黛哪怕自己不用干活也会觉得累。可现在干活的是机械,而且是整齐划一,每栽一棵秧苗到下一棵秧苗出现的间隔时间都一样,而且因为钟黛所有的秧苗都是复制粘贴的,所以连秧苗长得都大致相同。

这种整齐划一的视觉感官真是让人着迷呀……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