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1章 与查良庸对话大(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181章与查良庸对话(大)

《欢乐今宵》节目组先播放了有关于“九龙城寨”的历史资料:

该地最早是清廷的一处军事堡垒,外事官员办公的地方,而后经历二战、解放、重建……人口越来越多,大批底层人聚集,沦为三合会活跃地带,成为贩毒、卖淫、赌博等非法行为的温床,港地、英国与大6之间的三不管之地。非法扩建、僭建严重,环境卫生极其恶劣。

到底住了多少人?到底有多少改建?谁也不知道,只有活在这里的本地人才知道。

然而,这地方也成为难民报团取暖的地方,以当下港地的生活成本来说,许多人离开九龙城寨,今后的生活要成为问题。

他们的人数又格外之多,使之成为政府的大难题。

查良庸先言。他今日穿了一身昂贵西装,还带了一根“文明棍”,一顶礼帽,用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风度。

并不像面前的大6作家余切,余切因天气炎热,仅仅穿了衬衫和薄西裤,他的衬衫甚至卷了上去,活像个刚出来上班的报社年轻人。

如果《明报》来了个这样的年轻人,我肯定对他印象不佳。在严肃的报业,颜色、纽扣、领带全是有要求的。

查良庸自然是有准备,今年查良庸正好六十岁,还未患上一些疾病,为了这一次的访谈,查良庸甚至排练过。他已经当选了政府的委员之一,准备大展宏图,把这作为自己新生涯的“战”。

“我这里有一份九龙城寨的报告!”查良庸举起一份文档,展示在镜头面前。“有可靠的数据显示,九龙城寨的犯罪率远远高于其他地方,在这里,医生、商品、教师……全都是假的,充斥着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们对这个社会,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反而加倍的制造恶果!”

“所以九龙城寨需要被拆除,而且是立刻拆,马上拆,一刻也拖不得!”

主持人叫沈殿霞,外号“肥姐”,她问另一边的余切:“余先生特别年轻,但又是大6来的大作家,我这里用文绉绉一点的话称呼您,余先生!您要喜欢的话,余同志也可以!”

余切说:“港地市民喜欢叫我这个岁数的人什么?”

“余生?”

“那就用本地的说法来。”

随后,余切问查良庸:“查先生去过九龙城寨吗?”

“去过。”

“查先生在底下这么一望,盛装打扮,作为委员去的,还是深入城寨内部,从脚到头登上了城寨的天台?”

“我当然进去里面看过了,但是我年纪不算小,没办法看完全部,我相信你也看不完,是吗?”

原来余切穿的简单,竟然是等着这句话!查良庸冒冷汗了。

他在说我早已经不能共情平民。查良庸猛然觉,这档节目的观众中,大部分人就是这个“平民”,于是查良庸悄悄的撇下了棍子,又把礼帽放在一旁。

余切朝他点点头,像是看穿了他心里所想。

“我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如果没有去看过,就不值得再讨论一番……现在既然看过了,查先生是否也感受到一种混沌的生命力?九龙城寨的筒子楼虽然挤成了迷宫,霓虹灯下却有人卖云吞面、拜关公,还开办了自己的幼儿园来学习文化。”

“它这里已经自成一派,自有体系。”

余切这么总结。

查良庸反驳道:“你这让我想到了最近刊登在本报的武侠小说《逆水寒》,连云寨成了义薄云天的好地方,人人知书达理,讲究情谊……但连云寨如果只剩下了黄赌毒,这就成了土匪的窝点,凡是还是要讲究个规矩,否则不成方圆。”

“而且我们知道啊,在现实中,没有这样的连云寨,却有比封建朝廷好得多的现代政府。连云寨可以不听命北宋的朝廷,但我们现在毕竟面对的,是一个现代政府,他是有规矩的。”

“查先生,你可大错特错了!”余切直接反驳他。

“我错在哪里?”查良庸有点生气。

“错在你混淆了过去和今天的关系,我们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并不是当下某一刻的感受,而是长期下来的认知总和……过去欠下的债,今天要还,过去犯的错,今天要弥补。”

“为什么九龙城寨的人不肯相信港英政府?代入九龙城寨居民的想法来看,如果一个亲戚过去一百多年都没有对你嘘寒问暖,而今它忽然操心起你的事情来了,你是不是先要警惕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