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风暴(第1页)
第176章风暴
众人一齐看去,只见到《东方日报》上,温瑞安道:
“九龙城寨和连云寨皆是法外之地,充满三教九流的人物,黑帮、贫民、手工艺者等在此共存,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边缘社会。”
“大6作家余切,为了九龙城寨的现状而奔走呼号,写下南洋华人文学大作《出路》!我虽不能,心向往之,特地把他引为小说男主角,若有不妥之处,失敬失敬。”
众人大惊,原来,这个戚少商竟然另有真人。
港大学生阿玲尖叫道:“啊!我知道这个人,他是大6的年轻作家,在大6,在东南亚,在日本都有些名气,我看过他好些书,没想到他还写过港地!”
陈生道:“这上面,还有余先生的照片,从后面的招牌和建筑风格来看,他应该是在东南亚,泰国!”
邻座师奶蹬腿一呜呼,几乎要昏厥过去,只见到上面的照片,余切在佛寺外端庄肃穆,心怀慈悲,照片中众人皆望着他,簇拥在旁。
“啊啊啊!戚少商!甘愿替红颜挡劫,又胸怀大义,家国情爱不差人分毫!叫我怎么能不喜欢他?”
肥叔笑道:“你喜欢的,怕是余切吧!”
“温生已说,戚少商就是余切,余切就是戚少商,我喜欢的,正是同一个人!”
师奶掏出大钞挥舞:“今天,我要把这一张钱,全用来买他的报纸!”
——————
《明报》社内,近几日的氛围不错。
当时《明报》的总经理是张健波,这个人是《明报》的商业推手。
他举起那份连载有《逆水寒》的报纸:
“查先生,《逆水寒》刊登以来,《明报》在港地已经卖得脱销,今日竟有二十万份之多!加印的特刊也卖出十五万份,简直能和您的小说连载相比!”
“真的就卖那么好?”查良庸说道。
“确实卖得好!”另一个叫董桥的主编点头。“《明报》现在虽然已转型成为综合性报纸,注重时事评论,然而,最受欢迎的还是武侠小说的连载——我打算搞一个‘文化沙龙’,请到倪匡、余光中,甚至于大6的一些名家来做访谈,读者们喜欢看他们的意见。”
“你要请谁来做访谈?”
“我看大6那个余切就很不错,我看了他的小说,到现在已经明白他的先见。”
“他有什么先见?”
“别人只从渣滓中看到渣滓,他却看到希望。我们之前错怪了余切。”
这话却让查良庸大感不快,然而,《明报》展到今天已经不是查良庸一家之报纸,众多人员组成了“黄金组合”,打造了这份报纸的鼎盛时期。
如果查良庸现在提出,把《逆水寒》从《明报》上撤下,无疑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于是再次约到温瑞安见面,在他的宅邸。
“老弟,你既然写《逆水寒》就罢了,为什么要把余切也写到小说里面,登报赞扬他,你这样做,我怎么自处?”
“那我把小说去其他刊物,《东方日报》就很想连载。”
“何至于此,何至于此,你我有些年相识了,怎么闹到这个份上?”
“因为我不是世界公民,我是马来华人,我不仅看到九龙城寨,我还看到东南亚,还看到我们这个民族。”
当天,港地正下大雨,台风经过港地,后续可能要把这座城市从中间切开,当中最受其害的肯定是九龙城寨为代表的贫民窟。
八月、九月,历来是台风席卷的时间。去年名为“爱伦”的台风袭港,导致1o人死亡,12人失踪。全港多处山泥倾泻,当时有一间杂货店,东主五名几个月至7岁大的子女,不幸被活埋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