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两浙路制置使谭相公到(第1页)
第182章两浙路制置使谭相公到!
苏武慢慢打马走在这杭州城的大街之上……
这杭州城,二十万户,只看这街道之宽敞,鳞次栉比之店铺楼宇,那白墙黛瓦飞檐翘角……
可见其昔日繁华之景象,更也可见昔日里这里的人生活的场景……
却是眼前,一片萧瑟,街面冷清到了极致,商业活动全部停止,街上除了贼人的尸,不见旁人……
这百万之贼,给这座二十万户人丁的繁华大城带来的打击,已然不可想象!
但苏武也知道,这里毕竟是两浙之中心,乃至江南中心之一,只待贼祸一过,要不得几年,这里就会恢复往日繁华之景象……
杭州城为何如此繁华,只因为这里,水路也通,6路更通,更还通海路。
北宋一朝,海贸极其达,这不仅是说东亚的海贸,更也说南亚、西亚,乃至地中海,欧洲……
北宋海贸之达,能到得什么地步?
福建泉州之地,能有好几万的外国人常住,那里各种教派的教堂林立,什么祆教、婆罗门教、景教、清真……
那里更还有久居的外国人在当地成为大族,其中蒲姓为最,甚至有泉州蒲半城之名。
也是这蒲姓大族,在南宋灭亡之际,在当地倒戈不说,还割据城池,成为蒙古人的帮凶,帮着追杀南宋皇族……
这个蒲姓人家,也在后来朱元璋复国的年代,被屠戮全族……
苏武想起这些,不免也是知道这杭州城里,其实也有不少高鼻深目的外国人。
不免还想,此时大宋之天下,六个市舶司,也就是六个“海关”衙门,分别是广州、杭州、明州、泉州、温州,最后一个便是京东密州,密州算是其中凑数的,也是唯一一个北方市舶司。
六个市舶司,其中三个,就在两浙,杭州是中心之地,杭州海湾里,若是无有这场乱事,那也是海船林立,远比山东之地多得多。
至于明州,其实就是宁波,温州就不必多言了,这两个地方,还都在杭州附近不远,明州更与杭州在一个海湾之中。
这两浙之地之富庶,不仅因为江南鱼米之乡也,也还因为海贸之达。
这个时代海贸能带来多大的财富呢?
往前推几十年,庆历年间的数据,六个市舶司,一年海关税收就有一千九百七十五万贯,这仅仅是海关税收,还有给商人带来的贸易利润,乃至城池里的商税,那更是天文数字……
别的不说,就这份海关收入,哪怕一个女真人头价值四百贯,也够买下所有女真的人头了。
苏武打马在杭州的大街上,想着这些,他在想什么?
想的自然是钱,当然,也不是想着海贸之事,海贸自有人去做,苏武一时半刻还真插手不到这些生意上来。
但就看眼前这萧条的杭州城……
苏武想的是……买买买!
这城中,越是大户,此时越是人丁不多,死伤惨重,所有商业上的关系网,上下游,其实都被破坏……
买什么?
自是买房屋,买地皮,此时来买,价格必然低到不可想象,几乎就是白菜价。
不是苏武有意要这战争财,而是苏武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源,江南两浙去京东两路,水路也行,海路更便,虽然看似相隔千里,其实就是沿海“毗邻而居”。
展之道,便也不必局限一地,这杭州也好,越州(绍兴)也罢,都在贼寇肆虐之下,正是抄底的时机,与其让别人来抄底,不如让苏武来抄底。
再加上如今苏武在江南之名望,乃至苏湖之地豪富人家的人情。
这事,越可做。
但苏武自己,没有那个时间空间来做,自就要寻人来做,留大批人手在此,杜兴先干起来。
至于这件事到底交给谁?
善于经营的扑天雕李应,再合适不过。
这种事,还是得父老子弟来行,父老子弟有根,有家族亲眷,更好掌控。
再想这杭州之地,将来也要来个知府相公,这位知府相公也很重要,如今是童贯打下了杭州城……
自不用说,童贯当操弄其中,此人必也是蔡京王黼朱勔等人的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