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章(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程宗扬笑道:“陶五爷倒是有心情。”

陶弘敏道:“本来我是来樊家园吃羊羹的,听说这里热闹,如果是临安府倒也罢了,连户部也来,我一合计,莫不是钱庄的事?若是这事,程兄必定会在。哈哈,倒是让在下猜个正着!”

忽然厅中响木一震,户部那位官员朗声道:“时辰已到!沉府丞,来了多少商家?”

来自临安府的沉府丞计算一下数目,“二十六家。”

户部那名郎中点了点头,提高声音道:“诸位!今日请大家来的目的,想必各位掌柜都知道一些。方才各位的议论,蔡某也听到一二,不错,正是为了纸钞之事!”

那位官员口若悬河,讲了纸钞的来历、用途和如何使用、兑换,直说半个时辰,然后道:“各位商家生意遍及六朝,平日经商少不得磕磕粹绊,若非我大宋官府为诸位奔走,诸位何有今日?有道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今我官府推出纸币实为公私两便,望各位好生体谅朝廷心意。”

说罢那官员拿起茶盏,靠在椅背上慢慢啜着,不再理会那些商人。

程宗扬听那官员口齿明快,言谈条理清晰,对纸币的理解也足够透彻,不禁问道:“这人是谁?”

陶弘敏笑道:“程兄连蔡元长也不认识?”

蔡元长……这个自己真的不认识。

“蔡元长是户部度支司的郎中,进士出身,单名一个京字。”

程宗扬心里咯登一声:蔡京!好嘛,宋史奸臣传的成名人物算是到齐了。

饶是自己见惯名人,程宗扬也禁不住朝那位大奸臣多看几眼。

陶弘敏道:“程兄好眼光,这蔡元长确实是个人物,只不过……”

他悄悄比了个捞钱的手势。

程宗扬心领神会。好在秦桧这个死奸臣不以贪渎闻名,不然把生意交给他还真不放心。

蔡元长说完,厅中沉默了足足一刻钟,终于有一名老者站起来,唉声叹气地说道:“如今粮价腾贵,小的们生意也不好做,但蔡郎中既然说到为国分忧,小的虽是商贾也知道大义,这样吧,我们通源行认购四千石!”

这位老掌柜一开口,底下接着有人开口,有认购两千石的,也有认购五百石的,照这样下去,二十多家粮行连五万石也未必能凑够。

蔡元长将茶盏往桌上一墩。

“刘掌柜说得好,如今粮价腾贵,每石要一千五百铜铢,合十五银铢。这四千石就是六万银铢、三千金铢的价格。按纸二金一的比例,通源行拿到手里是两千的纸币,一千金的钱铢。”

蔡元长冷笑道:“通源行购买这批粮食的时候,价格是每石三银铢还是五银铢?只怕成本还不到一千金铢。既赚了名声,又白赚两千的纸钞,果然是好生意。”

那位刘掌柜老脸微微一红,说道:“蔡郎中明鉴,帐不是这样算的,有道是‘货算当时值’……”

蔡元长打断他。“我与你谈国事,你却与我谈这些生意经?”

刘掌柜垂下眼睛,话里却带上骨头。“为国分忧自然是应当的,却不能让小号这上上下下几百个人喝西北风。”

陶弘敏低声笑道:“通源行背后的东家,一个是宁王的外甥,一个梁节度的亲弟弟,蔡元长只是个户部郎中,只怕踢不动这块大石头。”

厅中忽然一声长笑,一名商人施施然站起身,拱手道:“蔡郎中说得不错,我们这些粮商哪里的生意赚不到钱,何必在国事上斤斤计较?”

陶弘敏饶有兴致地看着侃侃而言的秦会之。

“你这位秦伴当做商人却是屈才,倒是当官的好材料。”

程宗扬道:“老秦文才不错,经商却是新手,让陶五爷见笑了。”

陶弘敏笑道:“看来程兄今次是有备而来。”

程宗扬微笑道:“开门头一桩生意,总要下点功夫。”

陶弘敏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笑道:“原来是程兄的手段,我陶五也差点看走眼。”

厅上蔡元长点头道:“这位掌柜的话诸位都听到了?商人以诚为本,更不能忘了‘仁义忠信’这四个字。”

秦桧和蔡元长一唱一和,让旁边那些商人如坐针耗。刘掌柜眼风一扫,旁边一个年轻人站起来:“这位爷,敢问你们云海行认购多少?”

秦桧从容竖起一根手指,“十万石。”

这个数字一出来,在座的商人顿时哑了。蔡元长也不理会那些粮商脸色难看,当即摊开纸,亲笔写了文书,由秦桧签字画押。

蔡元长看着秦桧笔走龙蛇,赞道:“秦先生一笔好字!”

秦桧放下笔,“怎及得蔡郎中字里行间的飘逸雅致?”

说罢两人相视大笑,神情间有些惺惺相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