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四娘(第1页)
静宁十六年,适逢中秋,天气凉爽。
皇帝赐酺三日,百姓欢聚瑶池园开怀畅饮,赋诗抒怀,瑶池园有一座藏书阁,名为瑶华楼,瑶华楼玲珑剔透,毗邻瑶江池,古木葱郁,山明水秀。
商秋提裙快步进了瑶华楼,伏在沈听珠耳边说了几句,沈听珠变了脸色,忙掷下书,起身往楼下行去,“这时候,三兄怎得与庆羡郡王争起嘴来了?”
“婢子也不知,只听说是因庆献郡王在汀兰阁说了老爷几句不是,三郎君才……”
几月前,谏议大夫沈忡应因几次劝谏圣上约束庆羡郡王赵献琮,惹了他不快,他吃了罚,听不得“沈”字一句。
这赵献琮平日仗着自己是圣上亲封的郡王,游手好闲,遛狗逗鸟,恣行乖戾,朝野上下无人敢惹,如今他记恨沈家,沈听祈的脾气又素来不大好,这时若两人起了不快,怕是要闹翻天。
她方下了楼,正听见郎君们的说笑声:“话说这个沈四娘可不一般,读了几本杂书,引经据典,出口成章。”
“就她?”另一位郎君嗤笑一声,“不过是些卖弄聪明的手段,上不了台面。”
“京阙谁人不知,当年她阿娘从怡香阁赎身时,已怀有三个月身孕,这沈听珠还未必是——”
沈听珠正对上众郎君,他们闹了个红脸,说不出话来。另一郎君喝道:“呦呵,如今真是世风日下,什么腌臜都能进瑶华楼来,你们说,这未有书帖,擅闯瑶华楼是何等罪过?”
这郎君十四、五岁,斜眉死眼,不好招惹。沈听珠扫一眼,识得他是少府少监杨契的干儿子——杨子邈。
他本是衡阳郡一个破落户子弟,顽劣浮浪,家中父亲过世后,族人不容他在家,打了十杖,驱逐出去了。
杨子邈没法儿,只得上京投靠远房亲戚杨契,杨契爱惜他,认他做了干儿子,上下打点让他去了庆羡王门下做事。
说来,二人还有一段恩怨。
沈听珠从小在田庄上长大,那些个腌臜仆妇见她年纪小,于是偷懒耍滑,并不尽心照料,长此以往,挨饿受冻也是常有的事。
沈听珠机灵,找了本杂书,自学了些手艺,每日做些小玩意去市上叫卖。一次不慎冲撞了杨子邈,他看她瘦小可怜,起了坏心,几次三番欺负沈听珠。
有一年寒冬腊月,沈听珠在河边捉鱼,杨子邈故意推她落水,沈听珠不识水性,惊慌挣扎,杨子邈又朝她掷石子,几次重重掷在脑袋上。
眼看沈听珠快要断气儿了,杨子邈才让人拉她上来,不承想沈听珠挣开人,提着一口气捶打杨子邈,他躲闪不及,挨了一顿揍后落荒而逃。
当晚沈听珠高烧不退,险些要了命,仆妇眼见实在瞒不住,只得上告沈忡应,沈忡应大怒,货卖仆妇,又上奏状告杨契教子无方,皇帝谕旨问责,杖打杨子邈五板。
沈听珠心中着急,并不搭理他,急急福了一礼,出门去了。
杨子邈偏不放过她,纵声大笑道:“沈听珠,你一介女流之辈,也敢进出瑶华楼?——没教养的东西,数典忘祖,娼妓之女不过如是,生母是娼妓……”
这一句说得大声,直吵醒了倚在偏处书架上小睡的长晔世子赵玉琮,他昨夜一宿未睡,今日正累得慌,寻了这处安静偷睡,不想被人吵了起来,他抬头看去,见小娘子一人,未施粉黛,懒染铅华,半弯新月峨眉,眉黛含颦,几许忧愁,水杏眸子微露秋波,眼尾含蓄上挑,眉梢有几分清凌凌的灵气,瞧着活像是画卷中走出来的美人。
他抱手,瞧出不对味来,眼一撇,心下琢磨着:杨子邈这丘八是借庆羡王之势逞威风呢。
众郎君知杨子邈是刻意刁难,只做模样劝了一句,“十郎吃醉了酒,怎说这话了?”
赵玉琮在暗中捏了一丸,弹出重打在杨子邈的额上,杨子邈疼得一缩,正欲骂人,却瞧沈听珠霍地顿住步子,话声清脆:“久闻杨少监门风严谨,京阙人家赞誉有加,今日杨十郎开口议人短长,轻率笑人,着实令人出乎意料。”
杨子邈未及开言,她又道:“古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日前圣上降旨,大酺三日,凡京阙市人,皆准入瑶华楼,若杨十郎不明圣意,可请教庆羡王,或是上书朝廷,以示圣上。”
赵玉琮挑眉,敢情这小娘子是个有脾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