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4章(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乡政府在镇的西侧,有个用砖墙砌起来的院子,院门两侧挂着两块木牌,一块是乡党委的,一块是乡政府的。院门进去有条宽阔的水泥路,水泥路的尽头是一幢局部五层的办公楼。办公楼矮小,灰旧,有些寒酸。

郭凤平带着雷小波从乡政府大门走进去,熟门熟路地走进办公楼,再走上二楼,往最东头的乡长办公室走去。修路的事归政府管,所以他们去找乡长。

还算干净的乡长办公室里,顿着一张不大不小的办公桌。办公桌前,坐着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男人。郭凤平一脸端庄地走进去,不卑不亢地说:“武乡长,你好。”

武乡长见是她,连忙站起来,热情地说:“哦,是小郭书记,请坐。”

他看着跟在后面的雷小波,疑惑地问:“他是?”

郭凤平说:“他是上面派到我们村的大学生村官,叫雷小波,刚来。”

雷小波彬彬有礼地上前说:“武乡长好。”

武乡长跟他握手:“小雷同志,小郭书记,坐坐。”

武乡长把他们让到会客区里,就去给他们泡茶。雷小波第一次真正走进政府机关,乡政府是最基层的政府机关,但大学毕业不久的雷小波还是感到有些神秘,显得有些拘谨。他的职务是村支书助理,他的顶头上司是郭凤平,上上司应该是乡党委书记。乡长是他间接的上上司,但他还是挺直上身,恭恭敬敬地坐在三人沙发的边上,静静地看着武乡长,等待郭凤平说话。

他想从神情举止上判断一下武乡长的人品和作风。武乡长中等身材,四方脸,五官端正。跟一般乡镇干部没什么两样,士气中有干部的气质。就是头部有些秃顶,中间像灯泡一样发亮。再加上他一双锐亮的眼睛,注显得有些精明和狡黠。

“小郭书记,今天来乡里,有什么事吗?”

武乡长给他们分别泡了茶,端过来,放在他们面前,一本正经地问。

他四十多岁年纪,看上去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大一些。郭凤平是乡里最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所以大家都叫他小郭书记。

“武乡长,还是为了我们村前那段山路的事。”

郭凤平端坐在三人沙发上,一脸严肃说,“我来反映过多次,也申请过几次。再不修,老百姓怨声载道,都快把我们骂死了。刚才在车上,我就被一车旅客骂得抬不起头来。”

武乡长微皱眉头,静静地听着。

“雷助理,你把报告交给武乡长。”

郭凤平转过头对雷小波说。雷小波从包里拿出报告,递给武乡长,有些怯生生地说:“武乡长,前岙村前面的那段山路,实在是太差了。我到村里报到的那天,公交车颠得差点翻掉。”

武乡长接过报告,匆匆看了一下,说:“报告写得有水平,是谁写的?”

郭凤平说:“雷助理写的。”

武乡长说:“不亏是大学生啊,可是,现实与课本的差距很大,有时还很残酷呢。”

雷小波看着他,不说话。郭凤平迫切地说:“武乡长,帮我们想想办法吧,哪怕解决一部分资金也行。全乡就我们两个村,没解决出路的问题。”

武乡长问:“解决部分资金,多少呢?”

郭凤平转脸去看雷小波,雷小波说:“如果按照一级公路的标准,我们村前六公里路,大概需要3000万。乡里帮我们解决一半,我们村里自己想法一半。”

“什么?”

武乡长叫武宝民。武宝民睁大眼睛,以为听错了,“3000万?乡里一半,村里一半?哈哈哈。”

武宝民开心地笑起来,“大学生就是爱想像啊。3000万,什么概念?你知道吗?我们乡两年的财政收入,全部给你们都不够啊。”

郭凤平和雷小波都笑不出来。郭凤平问:“那乡里,能给我们解决多少呢?”

“乡里连民办教师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哪里还有钱修路?”

武宝民摊着手说,“我们乡里也是向县里打报告要的,前面打过几次,一直没有批下来。就是批下来,估计也不会超过50万。”

第25章批评上司不作为

“50万?”

雷小波惊讶地说,“那是杯水车薪,根本修不起来的。”

武宝民一脸无奈地说:“小雷同志,我们乡里不是不肯修,而是没钱修啊。有钱,谁不想把路修得好好的,我们当领导的脸上也有光啊。唉,说到钱,我这个乡长心里就纠结,就一筹莫展啊。”

雷小波与郭凤平面面相觑。武宝民站起来,一副要送客的神情:“这件事,唯一的办法,只有你们自己去县里跑跑关系,争取争取了。”

郭凤平满脸愁容地站起来,心想我们村里哪有钱跑关系啊?不要说请客送礼搞关系了,连跑路的盘缠也没有呢。她站在那里,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

雷小波还是坐在沙发上,不肯站起来。我还没把话说完呢,怎么就要赶我们走?他不紧不慢地说:“武乡长,我们村有6户特困户,都是贫病交加,有病看不起,孩子考上了学校没钱上,急需救助,乡里有扶贫帮困资金吗?”

“没有。”

武宝民淡淡地说,一副要往门口送他们的神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