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章 BJ啊BJ(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查蔡明,自然就会查到《海霞》,王好为算是蔡明的引路人。

这边火车里聊得热火朝天,广州的武林编辑部也在开小会。

“今年我们和金庸先生见面后,顺利拿到了《射鵰》的连载权,但同类型稿件收的很少,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

“主要原因还是来自主流文学的排斥,我们得想办法从反思文学里杀出条路来。”

“我有一个土办法,先提高稿费標准,把千字8元提升到千字10元,先吸收稿件,再做筛选。”

几个编辑坐在一起侃侃而谈,给许朝写信的金童也在其中。

金童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我认为,射鵰虽然是很有代表性的武侠作品,但毕竟是老作品了,前后相隔二三十年,思潮有很大不同。”

有编辑嗅觉灵敏,一下子就想到了最新投到社里的:“你是指那个括苍山恩仇记吧?是个不错的作品。”

“我有一个想法,如果连载反响好,能不能加上其他渠道一起,加大宣传力度?”

一个老资歷编辑扶著眼镜笑了:“弘扬武侠之风,你我当共勉之,先看这部小说的连载反响吧,如果好,社里为它增刊一两期也是小问题,最近也有不少射鵰的老书粉要求杂誌加大发行力度,一举两得。”

“哦,对了,老金,这个恩仇记的作者你负责多联繫,看这个名字不像是文学圈子里的老资格,如果是个新人,就多培养培养,必要的时候面谈也好。”

“这个我知道。”

……

列车停在bj站,许朝一下车,立刻想起了一个70后作者写的一本中篇小说集,叫《啊,bj》。

它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这时候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三个月了,bj正值沙尘暴的高峰,手伸出车窗外,抓哪一把都是乾涩粗糲的空气。”

几人坐公交车前往北影厂,张桂兰很有东北人的热情品格,积极给许朝介绍哪儿是大前门,哪儿是东四,哪儿西四,吃饭可以去爆肚冯东来顺,宴请就是鸿宾楼……

到了目的地,北影厂门口站著一个中年男人,看模样三四十岁,发量有点少,但还没形成地中海。

这人见著张桂兰一行人,立马迎了上来,热切地握手。

“桂兰同志,这回『南下』战果怎样?”

“还成,收穫颇丰,哦!向你介绍,这位是许朝同志,咱们译製组的新一份子,我从南京带过来的;许朝,这位是杨河平同志,也在咱们北影厂呆了十年了,现在兼任著中影合作製片公司译製办公组的工作。”

单说杨河平这个名字,许朝或许陌生,但中影就明白了。

北影上属是中影,北影內有译製组,中影里就有译製中心。

两人热情地握了手,杨河平说道:“南下一趟,有了新鲜血液,应该说是硕果颇丰,欸,不过我看这位同志外在条件很不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咱北影的演员呢!”

张桂兰当即听出了猫腻:“这是咱译製办公室的新人,你少动歪脑筋和我抢人啊!”

章节目录